成為我自己

獨家策劃

作者:陳鐵梅

“人啊,認識你自己!”這條銘刻在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給人忠告:知道自己是什麼,自己要什麼。

在“夢想”一詞風靡全國的當下,我也在極力搜索著自己兒時的夢想,並希望能與現在從事的職業掛上鉤。但很遺憾,這似乎有點難,如果硬要找出某種印痕,那可能有兩件事情還算湊合,一是我高考的第一誌願是服裝設計,這算跟美術有關;二是我小時候時常向父親單位的宣傳幹事要幾段粉筆塗塗寫寫,這算是一種預言吧。

但我寧願相信,成為一名教師,是自己隨遇而安的結果。原本篤信穩取的學校,因為一分之差失之交臂,隨後陰差陽錯地被南通師範學院美術係錄取。雖然沒有如願,但我依然歡天喜地去報到了,因為即便在上世紀80年代最末一年,能考入大學的也寥寥無幾。所以作為幸運兒,我還是極為滿足。

畢業後,我順理成章地成了一名美術老師。但因為編製的原因,我的人事關係居然掛靠在教育局。這讓我惴惴不安:是不是學校不要我這個美術老師呢?會不會在將來的某一天被安排到別的地方工作呢?於是,壯著膽子托人打聽,分管人事的局長答複說:“這是意外,一年後就能解決。但是,到時候可別後悔,編製掛靠在教育局可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我不以為然:“這有什麼後悔的?做教師,編製自然應該在學校。”說實話,當時沒有任何人生閱曆的我,壓根兒就沒有明白事業編製與行政編製有何不同,更不知道為什麼有很多人為了進教育局工作而煞費苦心,哪怕編製依然在學校也在所不惜。值得慶幸的是,二十多年來每次回憶起這事,我居然從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選擇。究其原因,大概是自己當教師覺得挺開心的緣故吧。

在我的“死纏爛打”之下,畢業一年後,我的名字終於如願以償地出現在東洲中學的人事檔案中。我以為,我的教師生涯會像童話故事的結尾那樣:“幸福地生活著”。事實說明,套路並不適合我,命運給我出了一個又一個選擇題,目的隻有一個:考驗我做教師的定力。

第一次給出的選項就很有“殺傷力”。教育局校辦工業公司創辦了一個製作藝術玻璃的實體,需要藝術設計人才和管理人員,經過考察,認為我很合適。於是教育局派人找我談話,我已經不記得那位領導是何許人了,但卻記得談話的實質:“你是我們在全市美術老師當中挑選出來的,是領導看得起,決定委以重任。”當我被這讚美之詞忽悠得雲裏霧裏,隻能以沉默麵對的時候,領導又開出了更具誘惑力的籌碼:“校辦工業公司是企業編製,工資比教師這個事業編製要高多了。”這回我終於明白:要我離開學校,離開教師崗位啊。一下子,年少氣盛的我開始瞎猜:“是不是得罪校長了?要把我支出去?”這麼想後,領導之後再說了什麼我已經聽不見、也不想聽了,隻是請領導給不知所措的我考慮一天時間。等他一走,我拔腿就跑進校長室,也不知哪來的膽量,衝著張校長把自己的疑問喊了出來。真是感謝張校長,他大肚能容我這個愣頭青無厘頭的瞎猜,讓我坐下,慢慢跟我解釋:“你沒有哪裏做得不好,你是一個好老師。而且正因為你做得好,教育局才重用你啊。因為企業工資確實比我們要多很多。”但是已經鑽進牛角尖的我,一味地固執於自己的判斷,根本聽不進校長的勸慰。於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校長麵前號啕大哭起來,直到校長心急火燎地把教導主任、我師父等一幹人全都找來,一起向我保證:“你要是不願意,我就幫你回掉,我還巴不得留下你這個熱愛學校的優秀老師呢。”我破涕為笑。回家後挨了家人一頓批評:“你這下可把教育局的領導給得罪了。”我無所謂,也無悔自己的選擇,卻很後悔自己對校長的曲解。可不管怎樣,我成功地把自己留在了教師崗位上。

事實上,這隻是一個開端,後來的任何一次選擇都比這一次要艱難得多。因為越往後誘惑力也就越大:教研室、保險公司、銀行等,很多人趨之若鶩,我卻一次又一次選擇了放棄。

生命成長過程中,總會遇見很多條路可供選擇,有的荊棘叢生,有的蜿蜒綿長。路的另一頭是不同的目的地,有的流光溢彩,有的平淡無奇。無論是怎樣的路,怎樣的目的地,都有一個共同點:充滿未知,充滿挑戰。選擇走哪一條路,趕赴哪一個目的地,靠的是執念——執念於對職業與事業的理解,執念於對生命生長和自身價值的定位。一旦執念形成,即使波瀾不驚地行走,也會流光溢彩;即使平淡無奇的結果,也會風生水起。我從不懷疑走另一條路可能會成就另一個我,但我隻想走好自己已經在走的路。生命中總有一條路適合自己,找到了就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