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些人的孩子而言,母乳就不能說是安全的。這些母親可使用牛奶或以科學配方配製的代乳品喂養嬰兒,以避免乳汁中環境汙染物對嬰兒的毒害。
母親HBsAg陽性,到底能不能給孩子哺乳這主要視哺乳對母親和孩子的影響而定。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哺乳對母親的影響。眾所周知,哺乳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別是對新生兒哺乳,不但勞累,而且常常睡眠不足。因此,能不能哺乳,先要看母親的肝功能情況如何。如果母親僅僅是HBsAg陽性,肝功能正常,一般勞累不會引起肝功能的惡化導U完全可以哺乳。如果母親的肝功能異常,則要看肝功能異常的程度。若肝功能輕度異常,一般認為哺乳對病情的影響不大,仍可考慮哺乳。不過導母應定期進行檢查,最初可每隔半個月檢查一次。若旦發現肝功能明顯惡化,則應停止哺乳。倘若肝功能無變化,或者情況反而好轉,則可繼續哺乳。以後,每隔1-2個月檢查一次。如果母親肝功能明顯異常,哺乳很可能引起病情加重,則不應乳倘那麼,哺乳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一般認為,不論母親是“大三陽”(HBsAg、HBeAg、抗HB陽性)還是“小三陽”(HBsAg、抗HBe、抗HBc陽性),隻要孩子一出生,馬上就進行正規的預防接種,母乳喂養還是比較安全的。凡是母親HBsAg、HBeAg均陽性者,新生兒必須進行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乙肝疫苗的預防;母親僅是HBsAg陽性者,新生兒可單用乙肝疫苗預防。母嬰傳播主要是在分娩過程中發生的。分娩過程中總是要出血的,特別是HBeAg陽性母親的血液中所含的乙肝病毒量很大,新生兒難免要接觸到大量有傳染性的母血。因此,新生兒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至於母乳,其中確實含有HBsAg而且我們發現乳汁中也含有乙肝病毒核酸(HBV-DNA),說明乳汁確實有傳染性。但是,其傳染性相對母血來講,還是比較低的。所以,如果孩子通過產道時接觸血液而未被感染,那麼也不會通過母乳被感染。例如,有人研究發現,在母親HBsAg陽性時,新生兒未經任何預防,母乳喂養的孩子HBsAg陽性為53%,非母乳喂養的孩子HBsAg陽性為60%。
在新生兒接受正規的預防接種後,母乳喂養及非母乳喂養孩子的HBsAg陽性率是否也一樣,目前還沒有正式研究結論。但從理論上講,既然正規的預防接種能夠預防傳染性強的血液傳染,當然也就能夠預防傳染性比較弱的母乳傳染。因此,隻要新生兒經過正規的預防接種,母乳喂養還是比較安全的。不過,這裏必須強調的是,預防接種很難預防宮內感染,即使不用母乳喂養,也會有些孩子一出生就HBsAg陽性;也有5%-10%的孩子,出生時HBsAg並不是陽性,而於出生後2-4個月中,出現HBsAg陽性,這一部分孩子很易被誤認為是母乳傳染的,事實上是宮內感染。所以對他們來講,選擇母乳喂養有利無弊。
總之,由於母嬰傳播是乙肝傳播的重要方式,因此表麵抗原陽性和乙肝“三陽”的婦女在哺乳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喂奶前一定要用香皂洗手3遍,並用清水紗布擦洗乳頭,而且每日要換內衣1次。
(2)自己的經血要嚴格消毒,經期及每次上廁所後都要仔細洗手。
(遍不要親吻孩子,對大一些的嬰幼兒更要杜絕口對口喂食,以免將唾液中的乙肝病毒帶人嬰兒口中。
(4)喂奶時,應盡量減少同嬰兒身體上的過多接觸,自己用的洗漱用品、餐具等更要保證絕對與嬰兒隔離。
患病母親與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嬰兒不僅有益於嬰兒6糸健康,而且也是一種自然延長婦女生育間歇期的方法。但有些母親患病不適合用母乳喂養嬰兒。
心髒病:喂乳會力卩重母親的負擔,所以有心衰及重症心髒病的母親不適合喂乳。隻有在心髒病的代償期或瓣膜損傷已做修補術而又效果佳者,才可以喂乳。
(2)結核病:患結核病的母親在接受抗結核治療期間,不宜照看和喂養嬰兒。嬰兒生下來後必須立即接種卡介苗,至少應與母親隔離6周。如條件所限做不到徹底隔離時,要定期為孩子。
(3)精神病:患這種病的母親由於不能像正常人那樣愛撫和照看孩子,嬰兒饑一頓、飽一頓,容易患營養紊亂病等,而且智力開發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患精神病6糸母親不適合進行母乳喂養。
(4)甲狀腺功能亢進:患甲狀腺功能亢進並在治療期間,抗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藥物如硫氧嘧啶等容易進人乳汁中,嬰兒長期食用這種母乳,可引起嬰兒甲狀腺腫及甲狀腺功能不足,危害嬰兒健康發育。
(5)急性乳腺腫脹:在產後4-8天常見,應作為急症來處理。乳汁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揉壓乳房從乳頭中擠出來而收集於幹淨的容器內,煮沸後再喂給嬰兒吃。一旦局部紅腫,全身發熱,並出現炎症時,乳汁仍要擠出來丟掉。經過治療乳房變軟,腫脹消失後方可繼續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