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楊廣疑心生暗鬼李淵絕地舉義旗(中)(一)(2 / 2)

公元617年,李淵在西河攻打賊寇甄翟兒,很快攻破賊軍。這時,皇帝楊廣南遊江都,天下盜寇四起。二公子李世民料定隋朝必亡,暗中結交豪傑。

裴寂就是首當其中的一位,說起這個裴寂表字玄真,蒲州桑泉縣人。很小的時候就成為了孤兒,由諸兄撫養。十四歲時,補任郡主簿。長大成人後,容貌魁偉,粗知書傳。隋開皇年間,調赴左親衛。因家貧,徒步前往京師,經過華嶽祠廟,祈禱神靈,自卜其命。當天夜裏裴寂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夢裏他見到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那個老人對他說道“:你年過四十才能大富大貴。”裴寂醒來之後才知道是做了一個夢,所以也就沒把這個太當一回事。大業年間,他又擔任齊州司戶參軍,曆任侍禦史、晉陽宮副監。繞來繞去竟然和李淵做成了一對搭檔,有此天時地利人和裴寂就和李淵十分的交好,到李淵升任太原留守時,交情更加深厚,以至博戲飲酒都能通宵達旦,可以這麼說他們好的就快穿一條褲子的份兒了。

李世民結交的除了裴寂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人,此人喚作劉文靜,表字肇仁,他自稱遠祖是彭城人,而世代居住於京兆府武功縣。其父劉韶,任隋官時戰死,贈予儀同三司之爵。劉文靜因是死難官員之子,承襲其父儀同三司之爵。他為人倜儻而有權謀。大業末年,擔任晉陽縣令,和晉陽宮監裴寂熟識的很。

一日,裴寂但見城上巡邏的士卒燃舉烽火,便十分慨歎的說:“天下將亂,我們將去何處安身啊?”劉文靜笑著回答說“:您所說的話,有英雄豪傑氣概,我們倆難道會貧賤終身嗎?”裴寂聽完之後便陷入到了久久的沉思當中。

後來劉文靜因為和李密的姻親關係鋃鐺入獄,李世民認為別的人都不足以商議大計,便私自入獄探視。於是便有了後來的“獄中對”,可以堪比三國時期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而做下的隆中對。總之這是風雲際會的火種。當年劉備三顧茅廬尋得諸葛亮這等大賢大智之人,現如今李世民尋得劉文靜,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正是這個人一語驚醒夢中人,點燃了李世民心中的熊熊烈火。堪稱千古神話。

劉文靜見到李世民自然很高興,用話打動他說:“方今天下喪亡離亂,非得出現商湯、周武王、漢高祖、光武帝一類的人物才能平定。”李世民說“:怎能說沒有呢?今天來此看望,並非因兒女情長,故而寬解排憂,實因世道將變,打算與您共議大計,請您為我籌劃此事。”劉文靜說:“皇上南下江都,兵馬充斥河洛地區,盜賊盤結,大者連接州縣,小者保阻山澤,人數之多以萬計,隻須真命天子駕取而用之。如能順應天命,抓住時機,奮臂大呼,那麼天下就可平定。現在汾州、晉州一帶百姓避亂者皆在城內,文靜平時就知其豪傑,一旦號召起義,十萬之眾可得。加上唐公府兵數萬,一聲令下,誰敢不從!然後鼓行入關,威震天下,帝業即可成就。”李世民笑著說“:您的話正與我意相合。”於是暗自分派賓客,準備起兵。又怕李淵不同意,劉文靜心生一計,可要做到萬無一失的話還必須有一個人。劉文靜附在李世民的耳畔竊竊私語起來。李世民的臉色由陰轉晴。剛才還為怎麼勸說父親謀反犯愁,可現在終於撥開雲霧見青天。

這個李世民可和他爹的性格不一樣,他從小就心懷大誌,他四歲的時候,有一書生拜見李淵說:“明公的容貌在相法上是貴人,就必有貴子。”到見了二公子李世民,說:“他有龍鳳的姿質,日月的儀表,也許年近二十歲,即能濟世安民。”書生離去後,高祖怕他講的話泄露出去,派人追殺他,卻不知其去向,因而以為他是神,於是用他的話,給二公子取名叫世民。這就是李世民這個名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