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光祖業三征高麗疏管理後院起火上(2 / 2)

在鴨綠江和平壤之間有一條青川江,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下令在清川江的上遊修築堤壩蓄水。當隋朝軍隊到達清川江時,江水很淺。於是隋朝軍隊便涉水過江。正當隋朝軍隊過江之時,乙支文德下令開閘放水。數千隋朝軍隊被淹死。乙支文德隨後率領高句麗軍隊向入侵的隋朝軍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至此皇帝楊廣派出的30多萬陸軍僅有2700人返回。

這一次征伐以失敗告終。這讓高麗更加肆無忌憚有恃無恐。皇帝楊廣更是一籌莫展,更有連年修建運河,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謂民怨沸騰怨聲載道。先從洛陽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陽,開通了一條叫“通濟渠”的運河,即從洛陽引穀水、洛水入黃河,再引黃河水入淮河;再從山陽到江都,疏通並鑿深、加寬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的一條叫“邗溝”的運河,即將淮河和長江連接了起來。這樣一來,從洛陽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十分便利了。此後,又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到涿郡,開通一條叫“永濟渠”的運河;接著,從江都對麵的京口到餘杭,開通一條叫“江南河”的運河。最後將這四條運河連接起來,就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這就是曆史上的京杭大運河。

時間匆匆過去了數年,皇帝楊廣心有不甘,於是又對高麗發動了第二次戰爭,可這次又是無功而返,千不該萬不該國內在這個時候出現了變故,該死的楊玄感竟然起兵造反。皇帝楊廣根本無法分心旁騖,於是暫時擱置這場進行到一半的戰爭,俗話說的好,內憂大於外患,於是全國上下一致把矛頭指向了反賊楊玄感。終於等到鎮壓完楊玄感之後,皇帝楊廣又想起了這塊頑疾。還真是不除不快啊。於是第三次舉全國之兵征伐高麗。這一次皇帝楊廣可以專心致誌了。就在攻下高麗的最後的防線的危難之際,嬰陽王將在楊玄感造反後逃到高句麗的斛斯政遣送回來,這可是莫大的功勞,皇帝楊廣對這個通敵叛國的兵部尚書痛恨之極,朕恨不得將這個人碎屍萬段挫骨揚灰,才能方解心頭之恨,沒辦法皇帝楊廣隻好接受了嬰陽王的請降並撤軍。就這樣迅速的結束了這次戰爭。

孫子有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而其後人另一個著名的軍事家孫臏也說過“惡戰,王者之器”!隻有真正懂得戰爭真諦的人才知道和平的可貴,也隻有珍惜和平的人才懂得怎麼去麵對戰爭!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如果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那麼就沒有打不勝的戰爭了。皇帝楊廣卻逆天而為,妄想通過武力征服世界豈不繆也。

這些日子下來,皇帝楊廣是夜不能寐身心俱疲。正在這時一個人意外的出現了,給他帶來一個更加不幸的消息。皇帝楊廣聽後雷霆大怒。一拳狠狠的砸到了案子上。

“果真竟有此事?這真是禍不單行,後院起火。這還了得,隻因朕最近忙於國事根本無暇顧後宮之事。你立刻趕緊回去,勿要叫人生疑。朕自會妥善處理此事的。”皇帝楊廣故作鎮定的說道。那個人一轉身急匆匆的離開了。皇帝楊廣獨自一個人在房間裏來回的踱著步。他該怎麼做呢?這事萬不可聲張,一來是家醜不可外揚,二來是切勿打草驚蛇。畢竟這是他的家事,一定要小心謹慎為好。想到這皇帝楊廣略微平靜了一些,這俗話說的好,放長線才能釣大魚。他怎麼能如此沉不住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