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三年(公元640年1月5日),太宗封庶出皇子李福為趙王,過繼給已故皇兄李建成為嗣。
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7月8日),太宗再次下詔恢複息隱王李建成皇太子的封號,改封海陵剌王李元吉為巢王(恢複為親王級別),諡號不變,故後世稱兩人為“隱太子”、“巢剌王”。兩人生前的身份地位恢複了,但惡諡依然伴隨著他們。
很快就把立太子一事擺到日程上來。究竟要選擇哪一位皇子呢?從倫理道德上說李承乾自然是合適的人選,之所以要這麼說,是因為這個李承乾是皇後長孫無痕和李世民所生的第一子,而且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都有李世民的風範。這也是皇帝李世民十分滿意的。另外這個李承乾還是他所有兒子當中最年長的。這也可以說得上是得天獨厚。說起這個李承乾的名字還有一個奇特的來曆呢?事情原來是這樣的。有一天長孫無痕在承乾殿和皇帝李世民閑聊,忽然感覺肚子疼的非常厲害,按理說距離預產期還有幾天。但這個小家夥似乎已經有些等不及了,皇帝李世民十分慌亂,一時不知道怎麼辦了。趕緊吩咐人去傳太醫。,可還沒等太醫到來長孫無痕就臨盆了。於是在承乾殿生下了這個皇子,為此皇帝李世民為了紀念這個事情,於是就親自給這個兒子起了特別有意義的名字,那就是李承乾。當然了長孫無痕倒也沒有什麼意見。字麵意思就是繼承乾坤。從這個意義說還是說得過去的。皇帝李世民當然十分的高興,這是他的第一個兒子。在這之前長孫無痕給他生了一個女兒。李世民給女兒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李玉兒。後來等到李世民登基為帝的時候就封了這個女兒為玉公主。當然了對這個女兒也是疼愛有加。沒過多久似玉公主又為他生下了另外一個兒子,也就是李恪。這個李恪性格十分頑劣。皇帝李世民從心裏不是很喜歡這個兒子,但礙於似玉公主的麵子又不能表現出來。畢竟這個女人他是絕對不能得罪的。
這天,皇帝李世民去了長孫無痕的寢宮,這是他專門為這個女人建造的。並親自命名為鳳凰樓,但此鳳凰樓非彼鳳凰樓。無論從建築風格來說還是從麵積大小來說都要超過蕭皇後的那座寢宮,很明顯是要彰顯大唐的氣魄。這是自然的。
對於皇帝李世民的突然到來長孫無痕還是感到了一絲意外。因為很長時間這個男人都沒有光顧這裏了。這裏的土地都快荒蕪了,皇帝李淵一直就住在似玉的寢宮裏。這是長孫無痕知道的。但這個女人從來都不生氣,反倒異常的平靜。這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連皇後的貼身侍女入畫都抱怨不停。為此長孫無痕卻根本就當沒聽見似的。所以這個侍女入畫就隻能獨自生悶氣。但又沒有一丁點辦法。
鳳凰樓的太監叫春雨,是皇帝李世民親自任命的。當然是在眾多的太監當中精挑細選出來的。而皇帝李世民身邊的太監叫秋風。這個時候秋風早已經把這個消息傳到鳳凰樓裏了,太監春雨就趕緊馬不停蹄的稟告皇後長孫無痕。長孫無痕還是十分的興奮和激動。
此時的鳳凰樓裏一片熱鬧繁華的景象。侍女入畫正在為皇後長孫無痕梳妝打扮著。今天這個入畫怎麼這麼慢呢,長孫無痕心裏就想長了草一樣。其實根本不是入畫的原因,而是她的心裏在作怪。如果用一千年後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一番,她一定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娘娘,今天的太陽是從西邊升起來的麼?陛下怎麼會想起您來了呢?”侍女入畫來了一句。
“那你就不用管了,來了就總比不來強。陛下又不是我一個人的。”長孫無痕笑著說道。
“奴才就不明白了,你難道一點都不怪陛下麼?”侍女入畫繼續說道。
“這天下豈有女人怪罪男人的,而且還是當今陛下。三從四德你難道都忘記了麼?”長孫無痕用纖細的手指輕輕的點了點侍女入畫的額頭說道。
這個時候侍女入畫隻好點了點頭,算作默許。
入畫剛好二八妙齡。根本不懂得皇後的那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