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八年十二月辛醜,李承乾卒於黔州,皇帝李世民為之廢朝,並葬之以國公禮。
縱觀李承乾之一生,可以看到皇帝李世民雖然作為大唐帝國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但是在麵對自己最心愛的兒子時,卻隻如同天底下千千萬萬個最普通的父親一般,細心栽培耐心教導,特別是自己的這個愛子將要繼承自己的帝業,他更是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與精力。
所以承乾不足6歲時,皇帝李世民便讓赫赫有名的儒學大家陸德明教導他;所以承乾12歲時,皇帝李世民便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其處理政務的能力;接下來在承乾年歲漸長不循法度後,皇帝李世民煞費苦心地想要將他引回正道,甚至一聽說有人猜測承乾的儲位不穩,立馬將魏征任命為太子太師以絕眾望;所以哪怕後來承乾犯下了謀逆這等滔天大罪,皇帝李世民失望之餘仍要絞盡腦汁保住他的性命,甚至在改立太子時滿心都在為自己的這三個愛子做打算。
常山湣王承乾字高明,生承乾殿,即以命之。武德三年,始王常山郡,與長沙、宜都二王同封。俄徙中山。太宗即位,立為皇太子。甫八歲,特敏惠,帝愛之。在諒暗,使裁決庶政,有大體,後每行幸,則令監國。及長,好聲色慢遊,然懼帝,秘其跡。臨朝,言諄諄必忠孝,退乃與群不逞狎慢。左右或進諫,危坐斂容,痛自咎,飾非辯給,諫者拜答不暇,故人人以為賢而莫之察。後過惡寢聞,宮臣若孔穎達、令狐德棻、於誌寧、張玄素、趙弘智、王仁表、崔知機等皆天下選,每規爭承乾,帝必厚賜金帛,欲以厲其心。承乾慠不悛,往往遣人陰圖害之。時魏王泰有美名,帝愛重。而承乾病足,不良行,且懼廢,與泰交惡。泰亦謀奪長,各樹黨。東宮有俳兒,善姿首,承乾嬖愛,帝聞震怒,收兒殺之,坐死者數人。承乾意為泰告,望甚。內念兒不已,築室圖其象,贈官樹碑,為起塚苑中,朝夕祭。承乾至其處裴回,涕數行下,愈怨懟,稱疾不朝,累數月。又使戶奴數十百人習音聲,學胡人椎髻,剪彩為舞衣,尋橦跳劍,鼓鞞聲通晝夜不絕。造大銅爐、六熟鼎,招亡奴盜取人牛馬,親視烹燖,召所幸廝養共食之。又好突厥言及所服,選貌類胡者,被以羊裘,辮發,五人建一落,張氈舍,造五狼頭纛,分戟為陣,係幡旗,設穹廬自居,使諸部斂羊以烹,抽佩刀割肉相啗。承乾身作可汗死。使眾號哭剺麵,奔馬環臨之。忽複起曰:“使我有天下,將數萬騎到金城,然後解發,委身思摩,當一設,顧不快邪!”左右私相語,以為妖。又襞氈為鎧,列丹幟,勒部陣,與漢王元昌分統,大呼擊刺為樂。不用命者,披樹抶之,或至死,輕者輒腐之。嚐曰:“我作天子,當肆吾欲;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又召壯士左衛副率封師進、刺客張師政、紇幹承基等謀殺魏王泰,不克,遂與元昌、侯君集、李安儼、趙節、杜荷镵臂血之,謀以兵入西宮。貞觀十七年,齊王祐反齊州,承乾謂承基等:“我宮西牆,去大內正可二十步棘耳,豈與齊州等?”會承基連齊王事係獄當死,即上變。帝詔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績、孫伏伽、岑文本、馬周、褚遂良雜治,廢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帝為廢朝,葬以國公禮。子象,為懷州別駕,厥鄂州別駕。開元中,象子適之為宰相,贈還承乾始王,象越州都督、郇國公。楚王寬,武德三年,出後楚哀王,蚤薨,貞觀初追封。
然而,失去了太子之位的承乾沒過多久便鬱鬱而終。而皇帝李世民對這個自己曾經寄予厚望的愛子的離世究竟有多悲痛,今天的我們已經很難知曉了,但是據說就在李承乾去世後的這一年,皇帝李世民寫下了一首《秋日即目》:
爽氣浮丹闕,秋光澹紫宮。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點叢。
袍輕低草露,蓋側舞鬆風。
散岫飄雲葉,迷路飛煙鴻。
砌冷蘭凋佩,閨寒樹隕桐。
別鶴棲琴裏,離猿啼峽中。
落野飛星箭,弦虛半月弓。
芳菲夕霧起,暮色滿房櫳。
無論是惟見秋菊點綴花叢的寂寞冷清,還是別鶴、離猿這些意象所象征的哀愁,無不在暗示著皇帝李世民對已離開人世的愛子的深深思念。隻是承乾已逝,曾經備受萬眾矚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會回來了。
這自然是後話,暫不表。而此時此刻的太子李承乾儼然已經完全是失去了理智。他必須用自己的雙手去捍衛未來的大唐的至高無上的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