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歡喜有人愁,在知府衙門內,知府陳振豪就愁得得焦頭爛額,他正在和師爺商談東雙河鎮的事情。古霸天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對他們很是不利,陳知府問孫師爺:“你說古霸天代征稅賦的事會不會傳揚出去?”
孫師爺本名孫策,是陳知府的心腹。
孫師爺搖頭晃腦一陣子,最後還是搖頭道:“此事現在還不好說,不過要早作打算,萬一上頭要追究起來,我們得有個應對之策。”
陳知府急得來回直跺步,畢竟古霸天的事情,不單單當地都轟動了,捕快衙門得消息說整個江湖綠林道也被震動,這事已經造成了鏈鎖反應,說不定會傳到京城,到時候真不知該如何收場。
其實,陳知府默許古霸天代征稅賦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崇禎六年,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從陝西逃到河南,自此河南便無寧日,農民起義軍所到之處,如蝗蟲過境,村莊被毀,農田荒蕪,村民非死即逃,一派淒涼。
朝廷近些年,對外抵禦滿清人侵,內鎮壓流民起義,國庫早就空虛,朝廷幾乎時時刻刻都在催繳稅賦,可河南是流匪重災區,農業盡毀,商業凋零,上哪去催繳稅賦?
官府成天為稅賦發愁,還哪有精力去管地方土匪,隻要土匪不明火執仗燒殺搶掠,官府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古霸天雖涉嫌殺害前任知府,但苦於找不到證據,即使找到了證據,又奈何不了,他私養家軍,盤踞一方,如果把他給逼得起義,知府還得擔責任,弄不好得丟官掉頭,朝廷裏這事發生過好幾起,所以陳知府對古霸天急不得,惱不得,隻得采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策略。
前幾年,東雙河鎮的稅賦根本收不上來,後來古霸天主動要求替官府征收稅賦,每年至少收得一百五十兩銀子,二百石糧食,這些錢糧能夠解決知府眼前之急,讓知府上上下下大半年不餓肚子,所以,陳知府對便默許了古霸天代征稅賦,隻是沒有想到會激起如此大民憤。
師爺對陳知府道:“東雙河鎮一年收上來的稅賦能夠幫我們解決府衙吃飯的問題,要是這塊沒有了,知府衙門的日子怕是更不好過了!”
陳知府蹙眉不語,雖然他不到五十,頭發胡子已經花白,這年頭,官可不好當啊。朝廷不發工資,不偷不搶,要養活一班子人,談何容易啊。
正在這時一個衙役從外麵進來稟報道:“大人,外麵來了一個年輕人,說是從東雙河鎮而來,手上拿著一封書信,要麵呈知府大人!”
陳知府一聽是從東雙河鎮而來,很是意外,趕緊說:“把那人請到大廳敘話!”他急於知道東雙河鎮的情況。
衙役應承一聲出門,將穆曉青帶到了大廳。
此時陳知府坐已坐在正堂中央,身穿官服,威風凜凜。
穆曉青上前叩頭施禮道:“知府大人,小人遵我家寨主之命,前來送信。”說罷把信舉過頭頂。
陳知府道:“免禮平身,把信呈上來!”
早有衙役從穆曉青手中取過信,打開一看,見信是用蠅頭小楷寫成,筆跡工整,一看此人學識不淺。當然知府並不知道,這信是有三位大才子執筆而成。
看完了信,知府喜不自禁,柔聲地對穆曉青道:“請回去轉告餘寨主,本府明日在府衙內恭候他的到來。”穆曉青叩謝知府,起身而去。
穆曉青走後,師爺忙湊上近前,陳知府把信遞給師爺,師爺仔細看信,見信中些道:“草民餘翔,蒙陳知府指點,自衛擊殺來犯惡賊古霸天,並遵知府之意,查明古霸天殘殺知府、平滅張家村和欺壓良民之事實,現人證物證俱齊,請求將相關人犯及首犯屍首交付給知府,請恩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