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知府大喜 全城歡慶(2 / 3)

通過這幾個當事人親身講解,大家清晰了流民起義的整個過程,農民被逼成為流民,流民被迫成為暴民,暴民為了活命,燒殺搶奪,對社會生產力造成極大破壞,從而造就更多流民,如此便形成惡性循環,鎮壓流民起義,隻是治標不治本,隻有讓老百姓有條活路,吃飽飯,才是救民之道。在座的武林巨擘,都見多視廣,無需點破,自然明白。

這些人講完自己遭遇,夜已深了,大家心情沉重地紛紛離開。

餘翔叫住劉氏四兄弟,讓他們陪著一起散散步。

出了軍帳,來到溮河邊,迎麵吹來涼爽的夜風,夜風中帶著些水汽,夾雜著濃濃的血腥。

散步在溮河邊,餘翔隻是默默地沿著河邊朝前走,天上繁星密布,河岸邊紮滿軍帳,河裏有一些人洗澡戲水。此刻的夜景寧靜而祥和。

最後,還是劉向忠先開口:“千總大人,你是不是懷疑我們兄弟四人?”

餘翔並不正麵回答他的問題:“每個人的際遇可能不同,有時候身不由己,就像那位孫八,他身不由己地做了流民,成為匪寇。可孫二果也是流民,卻沒有成為匪寇。所以,即使身不由己,但並不妨礙他做出正確的選擇。你們四兄弟,武藝高強,本領出眾,新村需要你們,萬千百姓需要你們。希望你們仔細想想,做出你自己的選擇。”

劉向忠何其聰明,他明白了餘翔沒有點破他們的身份,並且給他們慎重選擇的機會的用意。

他沒再說什麼,告別了餘翔,帶著兄弟四人回到了自己的大帳內。

…..

陳思懿被送劉東明回府衙後,便來到祠堂,燒香拜佛,一跪就是大半天。

為提防張獻忠侵襲,整個府城戒備森嚴,人心惶惶,店鋪關門,街道上空無一人,大家都知道張獻忠心狠手辣,所到之處如蝗過境,片草不留。

陳知府暗地裏讓夫人收拾好金銀細軟,一旦城破,就讓夫人帶著女兒逃命去,在心底,並不看好餘翔同張獻忠對戰,新村無論從兵力,作戰經驗都遠遠不如張獻忠,因此認為餘翔必敗無疑。

各種軍情戰報紛遝至來,陳知府和都司邵明義商議軍情,邵明義生性謹慎,對新村也不看好,他認為新村很快就會被張獻忠大軍覆滅,因此,建議加強城防,死守府城,等待朝廷援軍。

陳知府覺得言之有理,大敵當前,顧不得女兒的兒女情長。

頭天傍晚,陳知府在邵明義的陪同下,在城頭巡防。城頭的士兵個個緊張,麵露惶恐,他們都知道,為了剿滅張獻忠大軍,朝廷花費大量人力財力,派出不知多少精兵強將,至今都沒能徹底打敗張獻忠。如果張獻忠來攻打,以府城之力,如何抵擋得了?守城將士們各懷心思,猶如世界末日到來!

麵對落日,站在城頭上,陳知府心中升起一股悲涼感,不由得吟起唐代王維《使至塞上》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此時的他有種身臨邊關塞上的孤寂淒涼之感。

就在他思緒萬千之時,遠遠看見從東雙河鎮方向飛馳三匹快馬,跑在最前的,正是昨日送女兒回府的新村守備隊隊長劉東明,遠遠地聽見劉東明大聲喊道:“捷報!捷報!千總大敗張獻忠!”

陳知府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問身邊的邵明義:“大敗張獻忠?他是這麼說的嗎?”

邵明義側耳細聽:“好像是這麼說的!不會是假的吧?”

陳知府還是不敢相信,趴著城牆朝外前看,看是不是眼花出現幻覺了,看來人到底是不是昨天見到的劉東明,一天的功夫,就大敗張獻忠?太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