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視察新村 理解流民之災的本源(1 / 3)

陳思懿和許三小姐從拍賣大廳出來,找到了陳知府,邀請他們前往新村,王承恩正有此意,一行人前往新村。

隨著新村漸近,眼前景象隨之變化,原來一塊塊枯黃的莊稼田被一片一片綠油油的紅薯田所代替,放眼望去,是在田間地頭忙碌的人們,紅薯長勢旺盛,綠油油的一片,恍惚間,似乎來到另外一個風調雨順的世界,人們口中的幹旱似乎與這裏無關。

早有人騎馬報告王承恩一行人的動向,餘翔率人等候在村大門口。

王承恩來到了新村,隻見高大的城牆,精神的持槍站崗的士兵,給人一種威嚴的氣勢,讓賊人膽寒,讓好人暖心,王承恩對新村的第一印象極好。

一陣寒暄禮畢後,餘翔帶著王承恩一行人參觀了新村學校、正在興建的新村醫院、澡堂、正在興建的新村大戲院等地,路麵幹淨整潔,學校書聲琅琅,人人臉上帶著笑容,新村的一切,似乎都與外界隔絕,恍如一個世外桃源。

隨著午餐的鍾聲響起,人們有序地來到餐廳,自覺地排成長隊,每人憑著身份牌領取食物,飯量大小事先裝盒。

王承恩打開一盒飯,隻見裏麵是二塊魚,許多青菜,還有少量米飯。菜色誘人,飄著香味。

用完餐後,桌子幹淨如新,整個食堂似乎沒有人來過,瓷盤內,除了幾根魚刺,沒有一絲殘留,連湯汁都沒有一點掛在餐盒壁上。人人對於糧食珍惜深入骨髓,這就是新村對大家日常灌輸珍惜糧食的成果。不單單是理念灌輸,新村的量化取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大家的節約理念。新村的這些人,大多是窮苦人出身,餓過肚子,很容易地就接受節約糧食的理念。

來到後廚,隻見來來往往忙碌的廚師們,準備的幾千人的大餐,幾乎沒有什麼殘留,就連那些摘下來的沒有用的菜葉,也被洗得幹幹淨淨,拿去喂豬,幾乎沒有一點浪費。

王承恩連連稱讚:“管理有方,取食有度,深得萬歲節儉精髓,好!好!”

下午涼快些的時候,他們來到新三村,參觀了新村雞場,收來的螞蚱被當做雞食,這些雞子幾乎不用糧食喂養,衛生隊每天從化糞池裏撈取許多蛆送往雞場,新村利用糞便和秸稈培養蛆喂雞,這些雞長得又大又壯。每天能夠產幾百枚雞蛋,新村的雞蛋主要給老人、小孩和士兵吃,就連餘翔這樣的官員,平時也難得吃上雞蛋。

雞糞也沒有浪費,有人專門收集起來,將雞糞發酵,用來做養豬飼料!大大節省養豬成本!是以,偌大的養雞場,並沒有看到遍地雞糞,臭氣衝天的場麵。王承恩感到十分新奇,連連稱讚道:“好個循環農業,處處是寶,好!好!”

新.四村是養豬場,這裏飼養著幾百頭豬,這些豬不用糧食喂養,使用的是米糠麥麩和青草,再加上新村自製的雞糞豬飼料。新村接收的難民,他們在新村的薯田裏,將稗草除得幹幹淨淨,這些稗草用來喂豬,最大限度減少豬對糧食的消耗,既接收了難民,又不讓難民閑著,有事可幹,避免難民泛濫造成的混亂,將難民變成了工人。此舉將救助納入到良性循環中。

豬的糞尿也沒有浪費,豬屎倒進化糞池,製成沼氣,肥料。

在飼養場沒看到蚊蠅亂飛,臭氣衝天場麵,而是幹淨通風,養豬場設計合理,豬欄裏鋪上一層幹土片,每過一段時間,有人清理豬圈,清理出來的尿土又是極好的肥料。

新村循環農業是建立在大量人力的基礎上,大量的難民被巧妙地利用起來當做工人,不但能讓他們吃飽活命,年底還發工錢,在這個亂世,絕對是人人向往的避難之所,因此每個人都非常珍惜進入新村的機會,都兢兢業業幹好工作,是以王承恩所到之處,人人幹勁十足,熱火朝天,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王承恩大開眼界,洞開思路,歎道:“要是大明都能像新村這般,就不會有這麼多災難了,新村好!好!好!!”

傍晚時分,餘翔毫不隱瞞地展示了新村軍事實力,演兵場上,旌旗飄揚,士兵個個短發,清一色的灰色軍裝,貝雷帽,鋼槍上的刺刀閃爍著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