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望風而降(1 / 2)

在李岩的提議下,充分發動輿論戰,編出了一曲天帝賜麒麟的故事,神化餘翔,起初餘翔根本不願意,擔心將自己架上神龕上後,下不來,經不起李岩輪番勸說,考慮到讓老百姓減少戰亂之苦,最終還是同意發動輿論戰。

天帝賜麒麟的故事一出,立刻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傳說餘翔這天在書房辦公,突然覺得神思恍惚,他跟前莫名其妙的出現一人,這人自稱是玉皇大帝,說是不忍人間生靈塗炭,因此特來任命餘翔為麒麟官,進京勤王。餘翔猛地驚醒,以為是夢,可是案頭卻擺放了一尊玉麒麟,與夢中所見一模一樣,且這玉麒麟古色古香,雕琢精美,一看就不是平常之物。餘翔的衛兵都說在當天看到異象,有一道祥瑞的七彩光芒,從書房屋頂,直衝雲霄,個個說得斬釘截鐵,有鼻子有眼,聽者都信以為真。

除了謀劃此事的幾個核心人物之外,就連新衛軍所有的將士,都認為此事為真,毫不懷疑,他們在心裏都覺得餘翔不同凡響,是天神下凡,從而覺得他們自己是正義之師,這種英雄主義情結激發了新衛軍的士氣和鬥誌,都以自己是新衛軍為榮,誓死效忠。

餘翔將此次北伐的旗幟由紅底藍天白雲太極旗改成黃底麒麟圖案旗,將北伐軍命名為麒麟軍。

此舉做法,收到了極其好的效果,當時老百姓很迷信,見這故事說得有鼻子有眼,都信以為真,且民間都認為麒麟乃瑞獸,不傷生靈。有了這則故事做鋪墊,老百姓對麒麟軍好感倍增,都認為餘翔天授神意,來解放受苦受難的老百姓,而非凡人。所以在河南各地,雖然餘翔三令五申不準供奉自己,不過還是有不少家庭偷偷地供奉餘翔祈福,現如今有了這個神話傳說,更加佐證了餘翔是神而不是人,供奉餘翔的人就更多了,老人供奉求福,商人供奉求財,官員供奉求職。就連他老丈人陳知府差點供奉起,後來想想是自己女婿,這才作罷。

消息傳到臨近省份,老百姓都認為麒麟軍是正義之師。

從七月初七開始,麒麟軍舉行了盛大的祭祀玉麒麟儀式,餘翔更是沐浴更衣,戒酒戒葷,表現得極度虔誠。這些儀式目的就是向世人展示一種態度,假戲真做。做多了,不斷會讓別人信以為真,就連自己都會信以為真,古代.開國皇帝誰不是殺人如麻,滿手血腥,一個個都是儈子手,到後來,個個都是君權神授,成了救世主,這不明擺著是造輿論嗎,以至於後來的小皇帝們還真以為自己是神而非人。

祭祀儀式進行到七月初十,餘翔揮師北伐,統兵八萬,浩浩蕩蕩,軍旗遮天蔽日,無邊無垠。劍指京城。同時布告天下:時運不濟,災荒連連,外寇入侵,當今聖上卻受奸臣蠱惑,聖目蒙蔽,親小人,遠賢臣,致使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河南總督餘翔,身負天帝所托,進京勤王,以清君側,還大明朗朗乾坤。

此次北伐,餘翔做了極壞的打算,幾乎傾盡了河南所有人力財力,動用紅衣大炮二百門,虎蹲炮二千門,火.槍二萬隻,八萬軍兵,真正的有戰鬥力的,經過短期訓練的,大約有三萬人,其他五萬人基本上臨時招募進來的。

餘翔希望這次戰鬥能速戰速決,時間不能拖得太長,否則,華夏大地,將是人間地獄。

大大出乎餘翔意料之外的是,福王朱常洵居然第一時間捐款白銀五百萬兩,支持這次北伐,福王希望這次北伐勝利,通過與餘翔接觸,產生很強的信心,當然,福王有自己的打算,餘翔可是在各種場合說是勤王,而非做王,以他對餘翔的了解,餘翔向來說話算數,如果崇禎死於戰亂,說不定他還能成為皇帝。因此他出手闊綽,一下子就捐出五百萬兩,有他的表率,河南的各界人士紛紛捐款,很快,捐款額達到一千萬兩。餘翔將這些捐款全部放入到英雄基金中,成立戰時基金管理委員會,負責這些錢的支配,即便在戰爭的特殊時期,餘翔也不忘規範運作基金,以防失去民眾的信任。

比起朝廷軍隊來,麒麟軍可是物資豐富,武器先進,民心所向。朝廷十萬大軍才二百萬兩銀子,朝中大臣們個個口頭支持,但是暗地裏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沒見誰拿出真金白銀,實際支持朝廷軍隊。他們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膽,害怕秋後算賬。

…..

大軍一出安陽,情況出乎所有人預料,雖然對形勢有樂觀預計,但是現實太樂觀了,所到之處,不但沒有遇到抵抗,而是處處夾道歡迎,臨漳縣、成安縣、邯鄲縣令早早地打開城門,親自迎請餘翔進城。

餘翔進城第一件事情考慮的是如何發展生產,因為都是零抵抗,零傷亡,零損壞,所以根本不需考慮戰後重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