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調兵遣將(1 / 2)

李崇國的十族已被帶到廣場,共七百四十八人。李崇國傲氣十足,一副不畏死的樣子,但是其他許多人哭哭泣泣,驚恐萬狀。

餘翔二話不說,一揮手,這幫人被塞進囚車,帶出京城。

從此以後,他們音訊全無,社會上有很多傳說,有人說這幫人被處死,有人說這幫人被扔到一個偏遠的無人區開荒坑地,有人說在茫茫戈壁見過他們,這些人造林阻沙,開辟出一塊世外桃源。

但是這些傳言都沒有被證實,直到二十年以後,社會上聲名鵲起一個反對派,對餘翔建立的為民派提出質疑,並最終取得了全國大選勝利。這個時候,反對派果敢地說出他們就是當時反對餘翔李崇國建立的,但是,經過了這二十多年,反對派經過了自我反思,修正,通過不斷地努力,終於取得了人民的信任。

餘翔當初並沒有對他們任何一個人進行處罰,而是讓他們深入老百姓中,去體驗老百姓的生活,最終,他們選擇站在老百姓一邊,成為老百姓代言人,而為民派,經過長達二十多年的發展,逐步脫離了老百姓,最終被老百姓罰下中場休息。經過兩任以後,為民派又被當選,有反對,有挑剔,有指責,才會有進步。

盡管這時候,餘翔所做的任何事情,在後世的曆史上都可能被美化,他完全可以排除異己,但是他沒有這麼做,他深知,一旦他這麼做了,將會給後人樹立一個非常可怕的榜樣,政治場將會成為血淋淋的戰場,這是餘翔不希望的,他始終認為,政治是統治人的工具,他希望這個工具多一些人情味。

自從餘翔從嚴懲治了李崇國以後,京城再也沒有權貴敢站出來指責餘翔。這些人之所以抱團,是因為維護利益的需要,但是他們比誰都會見風使舵,而不可否認,他們占有大量社會資源,他們是社會精英,享受榮華富貴,高高在上,如果對這些人不加約束,他們就會變得貪得無厭,對社會將造成極大破壞。餘翔要做的,就是將這些人關進製度和法律的籠子裏去,不讓他們為非作歹。

餘翔被任命為大明宰相,負責處理一切政務,崇禎成了名符其實的大閑人。

餘翔立刻對大明軍隊做了調度,任命盧象升為兵部尚書。

任命左良玉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總理南畿、山西、陝西、四川軍務。

調熊文燦進京任職,協助盧象升執掌兵部,他們兩人,一剛一柔,盧象升為鐵血統帥,不會妥協,而熊文燦為人清明,凡事會為他人著想,往往會選擇妥協,是以他們二人處理軍務,完美互補,且他二人的威望勝任執掌兵部之責。

劉國能總理河北、河南、山東和北京軍政。祁大勇任劉國能的幫辦,他的軍隊核心經過改編的河南新衛軍,對餘翔絕對忠誠,由他們來負責北京安全再合適不過,並且他們隨時可馳援關寧一帶。

洪承疇總理湖廣、江浙軍政。

任命鄭成功署理福建兩廣軍政,鄭成功是民族英雄,餘翔希望他能擔當保衛沿海的大任,並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徹底平滅沿海倭患,餘翔特別要求鄭成功發展和壯大航海事業。解決完清兵以後,航海事業將會成為國家戰略,餘翔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發展航海,大明將成為海上霸主。

吳三桂由前鋒右營參將提拔為遼東總兵,總領關寧軍隊。

紅娘子任關寧前線宰相特使,李岩參謀長,張有良為大明炮兵總司令,帶領一千門紅衣大炮和五千門虎蹲跑親自到關寧前線協從吳三桂作戰。

諸葛山珍任大明特種兵團總司令,親自帶領一萬五千名火.槍兵馳援關寧前線

至此,關寧前線原有關寧鐵騎八萬餘眾,加上兩萬餘火器營,總兵十萬,隻待餘翔一聲令下,就會對清兵發動總攻。

任命完畢後,這些人火速上任,餘翔則著手籌集銀兩,清算所欠士兵餉銀,提高士兵待遇,提振全軍士氣。軍人隻有無後顧之憂,他們才能衛國效忠。

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優良的傳統代代相傳,源遠流長。

中華民族一向眾誌成城,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每當有外族人侵,華夏兒女便會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中華文明的火種,代代相傳,永不熄滅。

國防打仗,拚得是經濟實力,餘翔接手的大明,百孔千瘡。餘翔多方籌款,但是窟窿實在太大,餘翔要做的,必須掌握全國的財政權,將銀兩短期內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