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手法之借代
表達全接觸
作者:田家利
【試題展示】
改寫下麵這句話,要求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不超過8字。
拿起武器來保衛祖國。
【技法指導】
借代是不直接說出人或事物的名稱,而用與其有密切關係的名稱或屬性來代替,從而突出表達對象特點的一種修辭手法。這一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簡練、含蓄,同時能凸顯描寫對象的特征,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表達效果。關於借代的考查既可以放在詩歌鑒賞中進行,也可以在語言應用中進行。
要想做好關於借代這一修辭手法的題,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準確辨析借代的幾種具體形式
1.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例如:圓規一麵憤憤地回轉身,一麵絮絮地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因為楊二嫂長得細腳伶仃,故稱之為“圓規”。
2.工具代本體。例如:等到驚蟄——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例句中的“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3.具體代抽象。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裏代指戰爭,把戰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4.部分代整體。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例句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5.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演講》)例句中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鬥的人們。
6.綽號代本人。例如:“蘆柴棒”,去燒火!
7.標誌代本體。例如:槍杆子裏出政權。
8.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學一些馬列。
二、運用借代應注意的問題
1.使用借代,代體和本體的關聯要力求明顯,否則容易造成費解或誤解。
2.借代的作用:(1)以簡代繁。(2)以實代虛。(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總之,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三、要注意借代與借喻的區別
相同點:借代和借喻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體不出現。不同點:(1)借喻側重相似性,借代側重相關性。(2)借喻能改為明喻而借代不能。
另外,我們還應重視語境的推敲。尤其是在詩歌鑒賞中一定要洞察使用了借代修辭的詩句的意義,否則難以寫出答案。
【同步訓練】
1.下麵是表現某種生活觀的句子,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