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說《三個礦工的遺囑》悲劇色彩探賾(1 / 3)

小說《三個礦工的遺囑》悲劇色彩探賾

專題新作勁評

作者:餘高峰

文學是以發現人、認識人和理解人作為情感表現基礎的,高明的作者又往往以普通的人、平凡的人作為自己作品的主人公,這是因為在平凡的人身上能夠被發現和理解的更多的是所有的人都無法規避、無法排斥的精神狀態。小說《三個礦工的遺囑》講述的正是圍繞著老趙、李廣順、田寧三個礦工遭遇礦難之後利用手機留下遺囑的故事。在充斥著無法抗拒的死亡即將降臨的痛苦中,讀者以礦工們心靈深處的悲劇情感作為切入點,為讀者展現了人性無法真正被遺忘的悲劇。

一、值得憐憫的礦工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對經曆過或正在經曆某種形式悲慘遭遇的人產生無法言說的憐憫之情。一方麵,是因為被我們憐憫的人和我們一樣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曆,甚至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經曆的一切卻是我們所有人都不願意去經曆的。當作家將類似的人生體驗移植到文學文本中時,作品中的主人公就具有了超越現實生活的典型意義;另一方麵,是因為我們從文學文本所提供的審美想象空間中獲得的情感體驗並不會直接地影響到我們的現實生活。因此,我們以此作為切入點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時,就不需要有太多的顧忌,反而可以以較為直觀、較為激烈的方式盡情地宣泄壓抑在內心深處的情感。

小說《三個礦工的遺囑》就是將日常生活中被人們所忽視的礦工群體作為表現對象,他們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也可能遭遇人生成長道路上的波瀾。當他們的生命軌跡遭遇挫折時,讀者會憐憫他們所遭受的一切;當他們遭遇死亡的威脅時,讀者會從內心深處升騰起無盡的悲傷之情。我們認識到:“憐憫是為了某種不幸或似乎不幸的事而發愁,這種不幸可能是致命的或痛苦的,而且落於不應受難的人身上,於是旁觀者想到自己或他的親友也可能遭到這種不幸。當不幸似乎近在身邊之時,尤其是如此。”因此,憐憫絕非展現了審美主體內心深處的懦弱,相反,它彰顯的正是人類在追逐自我真實人性以及如何去展現自己人生和他人的理解時最應該保持的態度。

礦井的巷道裏不知從哪兒冒出那麼多水,把老趙、李廣順和田寧三個人逼到一個狹窄的空間內。七天過去了,生的希望逐漸渺茫,他們感到

死亡的腳步正越來越逼近他們。在經曆了最初的恐懼和焦躁之後,這時他們反倒平靜下來。老趙和李廣順有一搭沒一搭地少氣無力地絮叨著他們以往經曆過的人和事,田寧則在不停地擺弄著他的手機。

當巷道裏不斷冒出水時,礦工們意識到“生的希望逐漸渺茫”。這是死亡在向他們招手,他們的人生在自己可以預知的未來將走向終點。如果將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視為一種最正常的情感,可以得到很多人的理解。但是我們知道死亡的道路將是在可以被認知、可以被確定的某個時間發生,而我們所有的努力都無法改變這一切時,無疑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劇了。

作者在小說《三個礦工的遺囑》中所描寫的場景正是一場即將發生卻又無法阻止的命運悲劇。讀者在通過小說文本獲得精神世界審美體驗的同時,也將會體驗從物質層麵的恐懼到精神層麵的直接的戰栗。但讀者並不會因此就直接產生悲劇感,正是由於礦工們的遭遇與自己的生活有著如此大的距離,讀者所感受到的將僅僅是停留在精神層麵的審美體驗,而不是現實層麵可以被認定的情感衝突。對於我們而言,礦工的生活是可以被接受的,他們的經曆也許就會在我們人生道路中未來的某個時間節點遭遇到。但我們對於礦工的價值判斷在小說的開始隻會是情感層麵的憐憫,無法升華到直觀的切身的悲劇體驗。關於這一點,我們需要在作者的引領之下通過遺囑的內容,在走進礦工們心靈世界的同時逐漸去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