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參閱
調查研究怕的是沒發現問題
文Ⅰ尹 敏
眼下,一位領導就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每到之處,他都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不要怕發現問題,而要怕沒發現問題,尤其要怕沒發現那些影響全局建設、製約科學發展的重大問題苗頭。
“怕發現問題”與“怕沒發現問題”,雖隻一字之差,兩者之間卻有天壤之別。
因為怕發現問題,有的人就諱疾忌醫,就會對報喜不報憂的下屬格外賞識,而對那些報憂不報喜的下級就不會有好感。為了防止上級領導和新聞媒體發現本地區、本單位、本部門的問題,有的人常常會采取偷梁換柱、景點工程之類的伎倆,若是萬一被戳穿了西洋鏡,就會動用一切手段去擺平,實在不行後,還要強調客觀理由,或者使出“踢皮球”的策略,目的就是不承認這些問題是因為自身原因造成的。
由於怕沒發現問題,有的領導就會處處留心,到下麵檢查時,不是提前通知,不是讓下級當向導,不是單一地聽下級彙報。不僅如此,他們還會鼓勵大家積極反映問題,對問題更是采取不回避、不隱瞞、不敷衍的態度,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增強大家正視問題的自覺性,發現問題的主動性,解決問題的緊迫性。
問題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會因為你害怕就自動消失。怕發現問題,到頭來隻會使問題越積越多,越積越難,對領導幹部來說,責任就會在怕中逐漸消失,政績就會在怕中漸漸萎縮,威信就會在怕中慢慢降低。而怕沒發現問題,結果則正好相反。可見,怕沒發現問題,實際上是事業心責任感強烈的一個重要標誌。(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創新社會管理機製的三個關鍵
文Ⅰ吳傳毅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關鍵要求明確權責,擴大公眾參與和加強績效評估。
明確權責。權責明確是社會管理的重要原則。權責明確原則源於現代經濟管理,指具體界定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各類人員的工作範圍、應負責任及相應職權,目的在於在對員工工作合理分工的基礎上,明確每個部門和崗位的任務和要求,把企業中千頭萬緒的工作同成千上萬的人員對應聯係起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負專責”。
擴大社會組織參與。公眾通過有效參與,可以在向政府機關提供信息的同時,與政府機關共同對有關社會事實作出判斷,從而使社會管理事務的決策能夠在政府機關與社會公眾之間達成最大共識,從而會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擴大社會組織參與,需要完善社會組織自我管理與社會管理的功能。要對新型社會組織摸清底數,指導它們完善內部治理,加快提升自我管理和公共事務服務的能力。要推動私營企業等非公有製經濟組織建立黨團組織和工會、婦委會,幫助其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健全規章製度,加強行業約束。還要積極探索建立引導機製,鼓勵新型社會組織積極反哺社會、服務群眾,在基層社會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承擔應盡的責任。
加強風險評估。我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期,影響社會穩定的社會因素很多,任何重大決策的出台或重大事項的實施都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為此需要事前做好風險評估,一旦風險出現,即時啟動應對風險預案。在進行風險評估時,由重大決策的承辦部門組織風險評估工作,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決策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落實責任人,明確誰對風險承擔責任。(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