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有點水平(2 / 2)

《舌尖上的中國》還真是難以抵抗。

想著,張譚看著熟悉的畫麵,不知咋回事,竟然感覺到自己肚子有些餓了。不需要蘇莎拿給他吃,自己就從盤子裏撿起了並不喜歡吃的葡萄。

一集《舌尖》隻有45分鍾時長,不知不覺到了尾聲:“當我們遠離自然享受美食的時候,最應該感謝的是這些付出勞動和智慧的人們,而大自然則以她的慷慨和守信,作為對人類的回報和獎賞。”

第一集《自然的饋贈》播完。

張譚和蘇莎兩人,也把整盤葡萄給吃光了,仍然意猶未盡,肚子還在餓著,口水還在分泌。

“家裏好像還有點方便麵?”

……

央視一套的調控操作台上,值夜班的幾個員工,一邊調試各種設備,保證節目播出順暢,一邊在無聊的閑扯。

“《李小龍傳奇》你們覺得好看嗎?”

“不怎麼好看,我隻是喜歡李小龍,才每天追著看。”

“是啊,反響不是很好,口碑有點糟糕。不過收視率真好,已經有17%了,我們央視好幾年都沒有這麼火的電視劇了。”

“對一般電視劇來說,《李小龍傳奇》是挺火,但是和這幾年的譚式武俠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去年《天龍八部》在地方的衛視,平均收視率都快20點了,太誇張了。”

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員工,搖著頭說:“你們可能不知道,本來《射雕》、《天龍》這些劇,都能在我們中央台放的,張大胡子當初第一次拍《射雕英雄傳》時,就是跟我們中央台合作的,隻是上麵領導認為武俠不行,把劇給推了,結果讓折江台撿了便宜。”

“當時估計誰也想不到,武俠劇竟然能火成這樣子。”

年紀較大的員工點頭:“也是,武俠畢竟給人印象差點……不過,你們聽說這個消息了嗎?”

“什麼消息?”

“我們台裏最近在討論,是不是爭取把《笑傲江湖》搶過來,張大胡子那邊也傾向於上中央台,現在就差擺平折江台了。”

“不會吧?”

“怎麼不會,我們中央台現在被地方衛視都圍攻成什麼樣了,長此以往下去,誰還看中央台,台裏領導心裏比誰都急。不然為什麼花大力氣拍攝《李小龍傳奇》,李小龍也是武打的明星,火遍全世界,譚張的小說也是武俠,同樣火了一遍,《笑傲江湖》我看還真有希望上中央台。”

“老徐說的有道理,紀錄片部門那邊,都和譚張一起合作紀錄片了,再上馬他的武俠劇,順理成章。”

另一位員工不可置否:“紀錄片哪是這麼容易的,現在哪有人看什麼紀錄片,我看韓誌東和譚張,這次懸。”

“是啊,韓誌東這下是搬起石頭打了自己的腳。”

“還不是給譚張的名氣綁架了,媒體都快把這個譚張抄成神了,唉,現在這社會,太浮躁。”

這幾個員工有一搭沒一搭的閑扯,旁邊還有一位新來的員工,一直沒插話,老老實實的工作,此時忍不住說了一句:“我這邊的監視器上麵,正在放譚張的紀錄片,你們不來看嗎?”

“看不看都一回事。”老徐很淡然的斷定。

“是啊,紀錄片我最頭疼。”

話雖如此,幾個人還是探過頭去,瞄了幾眼。

然而,幾分鍾後,老徐等人的淡然變成不淡定了。

渾厚的解說聲音、高清晶瑩的畫麵、娓娓道來的故事,構成了一個又一個美妙的鏡頭。既有美食紀錄片,應該有的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又有對於人與食物之間的互動。

“萵筍炒火腿,選肥瘦均勻的火腿和新鮮的萵筍同炒,放入大蒜調味,葷素搭配,是諾鄧當地的家常菜。”

“挖藕要有耐心和技巧,才能取出完整的一段藕,摸清楚整根藕的走勢與長度,然後再逐段地清除淤泥。藕斷了就破了賣相,灌進了淤泥就更賣不出價格。所以每一個挖藕人,都要小心地把藕完整地挖出來。”

這不僅僅是美食紀錄片,更是一部濃鬱文化氣息的傳承紀錄片。

剛才這幾個對《舌尖》不屑一顧的老員工,互相看了看,全都有些發愣,這樣的紀錄片,真是國產的紀錄片?

老徐等人,變得沉默了。

他們從事電視行業不少年,見多識廣,看一會就能分辨出,什麼片子是什麼水平。

一直等到《舌尖》播完了,久沒說話的老徐,才搖頭失笑:“沒想到譚張還真有水平,這紀錄片不錯,水準不差。不過再怎麼有水平,也改變不了它是紀錄片的本身,可惜了啊,他有這水平,正經去拍電影多好。”

另一個老員工點頭:“是啊,拍什麼不好,要拍紀錄片,嘿……”

之前的那個新員工,聽了不高興:“我覺得,這麼好的紀錄片,肯定不會被埋沒,譚張的才華是有目共睹,《舌尖》現在關注度很高,收視率肯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