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3~6個月,“依呀依呀”超可愛(1)(2 / 3)

寶寶和我們一樣由“生物鍾”支配運動。

睡眠時間並非“一刀CUT”

寶寶的生物鍾有規律,但睡眠卻沒一個既定的規律。

有人說,新生寶寶開門“三大事”——吃奶、睡覺和排泄。

很精辟嘛,說得沒錯!這個階段的寶寶似乎就是這樣,吃飽就睡,睡足就吃,吃飽就拉BB。

睡眠時間多主要是因為寶寶的腦部還沒完全發育成熟,表現為易疲勞、入睡快。睡眠時間充足,身體各個器官組織才能趁機發育和成熟,否則反而對生長發育不利。

新生寶寶睡多久才合適?

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睡眠時間的長短是由每個寶寶的個體來決定的,差異很大。

有的寶寶一次睡很久,有的則多睡多醒,早產的寶寶大腦成熟度更低,所需的睡眠時間是最長的。隨著月齡變大,睡眠的時間大都會逐漸縮短。

“懶技”大公開——寶寶睡眠時間速查表

你不必嚴格按照這個表格去“卡”寶寶的睡眠時間,那樣做真是又累又沒必要。隻要寶寶吃喝都好,精神狀態OK,排泄正常,從早到晚也不“打蔫兒”的話,即使睡眠時間有點出入,那又算哪門子的問題呢?

睡相“在說話”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不是餓,也不是渴,別人家的寶寶貌似不這樣,真搞不懂寶寶這些反常的睡相都代表了什麼?!

寶寶睡覺的正常狀態應該是安靜的,呼吸均勻的,神情舒適的。除此以外的任何表現均為事出有因的。

從8種睡相看健康隱患

睡相1:發生在夜間的睡前煩躁

入睡後易驚醒,麵紅,呼吸急促,脈搏增快,甚至超過110次/分鍾,是即將發燒的表現。

觀察寶寶是否感冒流鼻涕、打噴嚏、腹瀉等,給寶寶喝大量的溫白開水。幫已經發燒的寶寶用消毒棉蘸稀釋的酒精擦拭身體物理降溫。

睡相2:睡覺時哭鬧不停

不時蹬被子、搖頭抓耳,小臉發紅,體溫稍高。

患濕疹或中耳炎的表現。

查看寶寶的耳道有無紅腫,皮膚是否出現紅點?如果有,及時送寶

寶去醫院診治。

睡相3:睡著時四肢偶爾抖動

好像抽筋似的。

疲勞過度或受驚嚇。

避免寶寶白天長時間玩耍,大人不要嚇唬寶寶。

睡相4:睡著後嘴巴“不老實”

不斷地咀嚼、磨牙。

蛔蟲病或消化不良的表現。

蛔蟲病要用寶寶專用的驅蟲藥;消化不良的話應重新合理地安排寶寶的飲食,去醫院檢查即可得知。

睡相5:睡著後手指或腳趾抽動,且有些許腫脹

蚊蟲叮咬,或纖維物纏繞。

蚊蟲叮咬應有痕跡,須立即為寶寶塗上專用藥膏,防止感染;細小的絲線和頭發都能纏繞住寶寶的手指或者腳趾,找到後去除即可。

睡相6:睡不沉穩

翻來覆去,總是翻動身體。

消化不良或者身體燥熱,不排除發燒的可能。

睡前不讓寶寶吃太多東西,給寶寶穿薄的棉質睡衣入睡,別蓋太厚的被子。

睡相7:經常睡著後突然大聲啼哭

寶寶有“夜間驚恐症”。

避免白天受不良的刺激,保持情緒平和。

睡相8:老是醒來後哭一陣才睡

腸胃循環紊亂。

如果有腹瀉、嘔吐,或進食不規律的現象應該盡快去醫院診治。

寶寶為何喜歡踢被子

這一雙小腳小腿啊,簡直沒一時的消停,連睡覺也要東踢踢西踹踹,著涼可就麻煩了。哎~~~真愁煞我也!寶寶為何如此偏愛“踢被子”呢?

這不是寶寶沒來由地調皮搗蛋,總是事出有因的。有原因就要找對策嘛!

“防踢”保暖兩不耽誤

被夾大法

被夾是一種帶環套的夾子。夾子夾住被角,環套套在床柱上起固定作用,這麼一來,寶寶有天大的力量也不會踢開被子了。

Tips:被夾不能夾得太緊,否則寶寶“上刑”似的,那可睡得太不舒服啦。

橡皮筋大法

夏天被子薄,用橡皮筋,冬天就用鬆緊帶。一共需要4根,分別縫在4個被角上,2個和枕頭縫在一起,另2個就固定在床欄適當位置。橡皮筋和鬆緊帶有彈性,即使寶寶將被子踢開,它們也將被子重新“拽回來”。

Tips:與枕頭連接的2個縫製寬度要與枕頭相同。

睡袋大法

那種袖子可拆卸的睡袋,可隨時改裝成“背心式睡袋”,適應“全天候”踹被子的寶寶。

Tips:要買領口有小護墊包住拉鏈的睡袋,避免拉鏈劃傷寶寶的皮膚。

枕頭保衛大法

給寶寶貼著床欄塞幾個小枕頭,空間小了,寶寶就不能隨心所欲地打轉+翻跟鬥,被子也不容易被踢得很徹底。

Tips:你要多費心查看枕頭們的位置,別讓它們阻礙了寶寶的正常呼吸。

小腳丫露出大法

不如索性讓小腳露在被子外麵,沒的可踢,自然不踢。

Tips:光腳肯定不行,記得給寶寶穿上厚襪子。

開空調大法

別怕費電,晚上開空調睡覺,溫度高一點,就算踢被子也不怕!

Tips:開空調就得保濕,否則寶寶的皮膚會變得很幹燥,同時增開一台加濕器。

寶寶內衣正確地選

把穿衣脫衣變簡單(脫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