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12~24個月,幾個需要自己來的“第一次”(3)(1 / 3)

處理方法:塗抹少量的碘油或者紅藥水,用幹淨的醫用消毒紗布包紮好。次日傷口無腫痛感染,再以同樣的方法處理一遍,傷口即可在隨後2、3天內結痂。

戶外應急措施:找不到碘酒紗布沒關係,買一瓶礦泉水衝幹淨傷口,貼一貼創可貼就OK啦!

②多發於四肢的挫傷

挫傷的定義是:皮膚完好無損,出現青紫腫脹,可見淤血斑塊。

處理方法:參考“頭部撞傷”中不出血時的處理方法。

自行車輪造成的足踝軟組織挫傷一般需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痊愈。

腫部破皮感染可局部外敷雲南白藥,促進吸收防化膿,遵醫囑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

戶外應急措施:挫傷麵積太大且傷口沾有沙塵,受傷位於麵部,或傷口大又深,或被鏽釘子紮到等情況,無一例外都要及時就醫做局部清創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

③突然而來的關節脫臼

關節脫臼的定義是:因突然受牽拉或負重後引起的關節脫位。因為寶寶的韌帶還比較鬆弛,關節囊也比較柔韌且富有彈性。

處理方法:立即將脫位的肢體用折成三角形的毛巾固定,抓緊時間送往醫院。關節複位越早越好,脫位的時間越長就越難醫治。脫臼時間≥24小時的寶寶關節複位後除疼痛之外的不適能緩解不少,還應配合使用“頸腕帶”一周左右鞏固療效。

戶外應急措施:不可猛然牽拉寶寶的胳膊!發生脫臼,你千萬不要盲目自行複位。

扭傷

表現:扭傷部位疼痛,觸之亦痛。受損關節腫脹肌肉痙攣,活動受限。傷後幾天內傷處出現青腫。腿部扭傷,跛行。

處理方法:早期扭傷→禁止扭傷處活動→墊高扭傷處→冷敷(傷後48小時內不可熱敷)→用繃帶包紮壓迫扭傷部位→固定受傷關節→減輕腫脹→1~2天後可為扭傷處按摩→血液循環加快→加速腫脹消退→12天後可以做些輕微的肢體鍛煉→幫助盡早複原

扭傷常伴隨關節脫位,尤其是橈骨頭半脫位,當疼痛日漸加重時必須去醫院就診拍片。

裂傷

表現:傷口深,出血量大

處理方法:

不超過1公分的傷口→醫用消毒紗布壓迫→止血→剪去傷處的毛發→用肥皂水或清水衝洗傷口周圍→用75%的酒精消毒→用生理鹽水或涼開水衝洗幹淨

超過1公分的整齊傷口→醫用消毒紗布壓迫→止血→包紮3~4天後打開→觀察傷口→無紅腫→用75%酒精消毒後繼續包紮→3天後傷口愈合

→紅腫明顯有濃液→去醫院處理

傷口較深、麵積較大、出血較多常伴有深部組織損傷,應迅速壓迫包紮止血,盡快送醫院治療!

適當鍛煉咀嚼肌

小乳牙接二連三地往出鑽,寶寶變得特別愛咬東西,這是個好現象,證明寶寶的小乳牙發育進度很正常!

乳牙長出來就要擠壓周邊牙床,牙齦組織又痛又癢,就得緩解緩解,寶寶愛咬東西,那是他給牙床子“解癢癢”呢!需要用撕咬物體來進行。

常給寶寶吃些較硬的食物是對的!寶寶喜歡咬比較硬的東西,比如

相反,經常吃過於軟爛的食物反而沒好處。因為咀嚼肌是需要鍛煉的,咀嚼肌強有力就能促進牙齒與頜骨的發育。得不到鍛煉,頜骨不能充分發育,牙齒仍在生長,長出的牙齒相互擠壓,擠壓的結果就是牙齒排列不整齊或顏麵畸形。

正常情況下乳牙是白色的,但服用四環素類藥物之後,乳牙會變成黃褐色,以後萌出灰黑色的恒牙。8歲之內的寶寶,都不能服用這種藥物!牙釉質受損之後,牙齒表麵會有黃褐色的斑塊,嚴重時滿口均為黃褐色牙齒。所以,使用含氟牙膏和直接飲用生水也不行。

第一顆乳牙長出的時間因個體差異有早有晚,早的6月齡萌出,晚的1歲才長牙,沒關係,這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範圍之內!

如果寶寶1歲之後還沒長出乳牙,你就要帶他去醫院檢查。營養不良、克汀病、甲狀腺功能不足、缺乏維生素D等原因都會導致出牙過晚。

吃藥打針和輸液,到底哪個好

印象裏生病後治療的效果好像是——吃藥<打針<輸液。對,輸液是老大,貌似讓病好得最快了!真是這樣嗎?這個排序對寶寶來說適用嗎?

首先,采用哪種治療方法應取決於寶寶病情的輕重緩急,而不取決於你的焦急程度。不是你想要求用哪種方法都OK的!

其次,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病口服藥物治療的效果比打針輸液好很多,比如治療腸炎和痢疾的藥物必須做成口服的,進入消化道之後還能保持有效的濃度,最終收到預期的療效。退燒往往是來一針最見效,藥物注射進體內吸收快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