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1 / 3)

斯特娜夫人的教育經驗,是20世紀初創造出來的“教育神話”。

——[美]兒童教育家喬治·麥柯爾博士她不隻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她更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

——[美]教育學教授波什·奧謝博士斯特娜夫人:創造教育奇跡的傑出教育家斯特娜夫人(1881~1952年),出生於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畢業於拉得克利夫女子學院,是美國匹茲堡大學有名的語言學教授。斯特娜夫人因為運用“自然教育法”成功培養了自己的女兒而聞名全球。

斯特娜夫人是美國的一位平凡的母親,她在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上學期間,受著名學者詹姆斯博士的影響,開始接觸《卡爾·威特教育》一書,從而使她開始逐步了解到家庭教育的奧秘,並形成了“偉大始於家庭”的教育觀念。這在她後來對女兒的教育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她在汲取前人教育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成功培養出了不平凡的女兒——“早聰早慧”的維尼夫雷特。

女兒維尼夫雷特3歲時就能寫詩歌和散文,4歲時能用世界語寫劇本,5歲時便開始發表作品,寫了許多詩歌和散文,在神話、曆史和文學方麵達到初中畢業的水平,同時能夠熟練使用8國語言。同年,在美國世界語大會上,她和另一位年過70歲的老教授馬庫羅斯基用世界語做了會話表演,贏得了公眾的一致好評。教授對這位小女孩的語言才華頗感驚訝,當問過小女孩的母親斯特娜夫人後,他終於明白了,原來是這位母親在孩子身上運用了極好的教育方法。

事實的確如此,科學方法貫穿了斯特娜夫人教育女兒的整個過程。

女兒12歲那年,在威斯康星大學教育學教授奧謝博士的勸導和鼓勵下,斯特娜夫人將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寫成了《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書,以便更多的家長能夠通過它找到教育自己孩子的最佳方法,該書影響了全世界千千萬萬的家長。

斯特娜夫人的教育經驗,是20世紀初創造出來的“教育神話”,是奉獻給全世界億萬家庭的一筆財富。現在,它對於已經進入了21世紀的中國家庭教育來說,同樣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筆財富,曆久而彌新。

一、斯特娜夫人自然教育的理念

1.讓孩子自然地成長

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理念,全部集中在她所著的《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書。所謂自然教育也就是在孩子發育的年齡段中適時地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自然地成長與發展,父母要對其進行適時教育,尤其母親,要負起責來,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回到大自然,培養孩子身心健康的自然品性。

在《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書中,斯特娜夫人詳細地記述了維尼夫雷特的成長過程,並用大量的事例闡明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母親對教育孩子負有神聖的責任;用母乳進行喂養;嚴格選用保姆;訓練孩子的五官;從小教孩子說完整的語言;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教育;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良好習慣;塑造孩子的良好品德;為孩子創造愉悅的生活氛圍,讓孩子成為幸福的人;鼓勵和欣賞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等等。

斯特娜夫人指出,在教育孩子時,懷著一份從容、泰然與善解人意的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作為一個母親最重要的品德。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思想要求父母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使子女成為好孩子,首先要使自己成為“教育專家”。斯特娜在總結自己的育兒秘訣時說:“在維尼夫雷特還沒有出生時,我就開始考慮將來應該怎樣教育她了。每當感覺到她在我腹中躁動時,我就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好母親。”在她看來,父母即使再忙,也不能忘了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要為孩子的降生做充足的準備,使自己成為一名“教育專家”。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有一句名言:“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

做一個有責任心的父母,這是讓孩子降生的前提條件。孩子的出生意味著責任和義務,為人父母者,要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學習和探索育兒的知識和經驗,使自己成為真正的教育專家,在培養孩子的同時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科學喂養孩子。做了父母之後,要閱讀一些有關孩子身體發育方麵的書籍,掌握科學育子的理念與方法以保證孩子從出生即能受到正確科學的教育。

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愉悅中成長。斯特娜告訴為人父母者:家庭教育的本質是自然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在於尊重嬰幼兒天性自然、自主和自由地發展。如果我們剝奪了孩子出於天真之心享受單純生活的權利,就會在他的個性發展上造成難以彌補的裂痕。“很多父母都知道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但往往著眼於孩子當前的具體成績,忘了最重要的一麵,認為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就能使孩子的終生幸福。一個完全失去了童趣的人,是一個寂寞、抑鬱的人。無論他在事業上的成就如何,都難以得到真正的快樂。”

的確,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雄心勃勃地為孩子設計未來,等孩子稍微長大一點就把他送進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去,恨不得把各種技藝都讓孩子學到。孩子小小年紀就老成持重,鼻梁上架著眼鏡,滿臉嚴肅和緊張,怎麼也看不出像個孩子。這樣的父母把“自然”二字拋到了腦後,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誌來給孩子安排生活,結果剝奪了孩子的童年樂趣,造就了一批“少年老成”或者“永遠依賴大人”的孩子。

斯特娜夫人不同。她從女兒一出生就非常注意觀察她的需要和表情,培養她的性情,女兒生活在愉悅當中。在女兒出生後一兩個月時,斯特娜就通過播放音樂和朗讀詩歌來開發她的潛能,培養情趣,讓小維尼在舒伯特的《搖籃曲》中,安詳而又寧靜地進入夢鄉。斯特娜為女兒創造寬鬆的學習氛圍,用遊戲教女兒學習語言和數學,使孩子懷著愉悅的心情接受了最初的啟蒙教育,由此也培養出了她對學習的持久興趣。

第三,掌握鼓勵的藝術,讓孩子從小就成為有自信心的人。

斯特娜夫人在撫育維尼夫雷特的過程中,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鼓勵”。的確,孩子需要鼓勵,就如同植物需要陽光和雨露一樣。那麼,如何理解和鼓勵孩子呢?斯特娜夫人告訴我們,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好辦法是不斷地給予及時、充分的鼓勵。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子女的批評、指責和訓斥,常常多於理解與鼓勵。斯特娜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父母不相信孩子具有巨大的潛能,或者是父母總是將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作比較。事實上,即使在孩子剛出生的嬰幼兒時期,孩子就對大千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具備了充分的探求欲和足夠的探索能力。同時,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和趨勢是不同的,不能拿一個孩子的強項去跟另一個孩子的弱項比,不能打擊孩子的主動性。

例如,一個2歲的孩子渴望幫助父母收拾桌子,但當他拿起盤子時,父母就會立即製止,緊接著說:“不要動它,你會打碎的。”斯特娜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盤子保存得完好,但父母的舉動在嬰幼兒的心靈上投下了一道陰影,父母將阻礙這個小孩某種能力的健康發展,或許扼殺了一個小天才。相反,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探索。

鼓勵是一種培養孩子信心的方式,它會為孩子提供實現自我的機會,能讓孩子體會到自身的潛力和價值,從而去大膽探索周圍的事物。

鼓勵可以是非常簡單的,如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摸摸孩子的頭,親親孩子的額頭,或是從言語上肯定孩子等,這些都會讓父母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斯特娜夫人展現給我們的這一套深刻的經驗,真正揭示了“教育”的本義。反過來說,這些經驗其實與潮流和時尚無關,它隻不過是激活了那些被我們的強硬的教育話語、板滯的精神邏輯、巨大的心理定勢與文明習慣所早已遺忘掉了的人性理想。發生在斯特娜夫人和女兒之間的故事,構成了一個現代教育史上極具示範意義的價值模型,這一模型對早期兒童教育中如何規劃成長的意識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質疑。

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觀念已經深入到美國的千家萬戶,並使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從中獲益。

2.首先做個有愛心、負責任的母親

斯特娜夫人認為有愛心、負責任的母親,就是理想的母親,也是教育必需的。因為負責任的母親會關心孩子的成長,不斷摸索培養孩子的經驗,學習教育孩子的知識,並且在培養孩子的同時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用自己的積極態度去影響孩子。在斯特娜夫人的心目中,理想的母親應該永遠鎮定自若,永遠慈愛地對待孩子,永遠懂得用最好的方法去管教孩子,永遠舍得在孩子身上花足夠的時間,永遠對孩子抱著樂觀的態度,永遠知道怎樣回答孩子的問題。

但是實際上,斯特娜夫人在生下女兒維尼夫雷特之後,自己真正成為母親時才深深體會到,想要成為心目中理想的母親太難了。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斯特娜夫人常常會想,別的母親也許做得比自己更好,但她相信沒有任何一位母親能夠永遠像理想中的那樣完美。

因為即使做了母親,也仍然要在生活中成長,仍然要麵對生活的種種考驗,仍然會有自己的缺點,但應該力求做得更好,力求向一個完美的母親靠攏。

要想成為一個出色的母親,必須明白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技巧永遠也不會有足夠的時候,因為新的問題總是不斷產生,需要有新的解決方法。一個好母親應該在不斷探索和自我完善中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而這一過程要持續到孩子長大成人,離開家門為止。

在養育和培養女兒維尼夫雷特的過程中,斯特娜夫人常常自問:

我是一個好母親嗎?

有一次,因為一點小事斯特娜夫人衝女兒發了火。女兒很不服氣,也許她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對母親的發火表示出極大的不滿。

“米莉的媽媽就不像你這樣發火,她總是很耐心地和米莉講道理。”女兒衝母親大聲喊道,並且學著斯特娜夫人發火的樣子。

女兒的話和表情深深刺痛了斯特娜夫人,傷害了斯特娜夫人作為母親的自尊。斯特娜夫人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心裏不禁有了一些擔憂。斯特娜夫人的腦海中閃現出了這樣一個畫麵:自己疲憊不堪地大聲嚷嚷,試圖把女兒領上正道,卻不得要領,結果招來的是反抗;而自己的鄰居米莉的母親卻輕鬆自如地控製著局麵,談笑間就把孩子安排得十分妥當。斯特娜夫人漸漸對自己感到失望和憤怒,覺得自己是既無能又缺乏愛心,甚至懷疑女兒在嘲笑自己。

第二天,斯特娜夫人遇到了米莉的母親。她把女兒的話告訴了米莉的母親,希望米莉的母親能給自己一些建議,以挽救自己正在動搖的信心。沒想到米莉的母親聽後大笑起來:“不要相信她說的。孩子們都差不多,母親們也區別不大。我隻是從未當著維尼夫雷特的麵發過火而已。想想吧,我有兩個孩子,都需要我照顧,我怎麼可能永遠沒脾氣呢?”聽了米莉母親的話,斯特娜夫人感到很寬慰,又重新有了自信心。

這個例子當然不是斯特娜夫人為自己的“粗暴”辯護,認為向孩子發脾氣是理所當然的。斯特娜夫人隻是想告訴年輕的母親們,即使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做了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也不必懷疑自己作為一個好母親的資格和能力。斯特娜夫人認為,隻要盡了力,並不斷改進自己的態度和方法,就算得上好母親。

事實上,在後來的日子裏,斯特娜夫人不僅沒有再向女兒發過火,還漸漸掌握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她的教育下,女兒維尼夫雷特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

所以,有一位有愛心負責任的好母親是孩子的福氣。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隻有這樣的母親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3.從出生起就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

斯特娜夫人指出:教育孩子不僅要發展他們的智力,同時要培養他們的品德。我們已有了大量關於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個案,例如一些大音樂家、大美術家、大文學家、大科學家的產生,都離不開早期教育。斯特娜夫人認為,如同智力的培養需要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一樣,孩子的優秀的品德也必須從搖籃時期開始熏陶。否則,是沒有任何希望的。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越早越好。

在孩子品德的培養中,父母之所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是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也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正如斯特娜夫人所說:

由於社會上沒有專門培養孩子品德的機構,這個任務就落在了父母的肩上。因此,不注意培養孩子品德的父母,是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的。

母親愛打扮,女兒也必然是愛打扮的。母親多嘴多舌,女兒也不例外。同樣,父親好喝酒,兒子也會喝酒;父親管不住自己的嘴,兒子也會如此。

斯特娜夫人認為,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能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能得到命運的收獲。因此,孩子的命運把握在父母的手中。父母若嚴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養孩子好的品德,為開拓孩子的美好前程積極創造條件,同時也就會使自己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因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偉大人物的父母更偉大的人了。

那麼應該培養孩子什麼樣的品質呢?

斯特娜夫人認為,勤懇是孩子必須從小養成的一種好習慣。因為勤懇是一個人最主要的品德,是幸福的源泉,而懶惰則是萬惡之源。一個孩子的精力若不用到有益的方向,就會成為破壞力量,那是很不幸的。諺語雲:“惡魔是借懶人之手做壞事的。”

對此,斯特娜夫人告誡父母:孩子的精力和水蒸氣一樣,若是能控製它,把它傳送到機器中去,就能使汽船開動,火車飛馳。若是讓它任意揮發,是很危險的。撒嬌的孩子不能控製自己的精力,不僅本人是不幸的,而且也會給他人帶來一些麻煩。

另外,斯特娜夫人指出,勇敢也是孩子的重要品德。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受了一點傷就過分地安慰他,這種安慰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痛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是不過多地談這件事,把孩子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其他方麵去,幫他忘記痛苦。但是,勇敢的人並不是無情的人,不能使孩子成為既無同情心又無憐憫心的木頭人。

無私也是孩子的一種重要品德。貪婪雖是孩子的本性,但是隻要注意教育,孩子很快會成為不自私的人。維尼夫雷特從小時起,斯特娜夫人就鼓勵她把各種手工藝品送給小朋友,送給貧家子女,以便培養她的慈善精神。同時,為了鼓勵她為別人幹活兒,她還讓女兒做自己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