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純粹的單方麵奉獻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從道德倫理的角度講,是不道德的。因為這會傷害雙方,最終導致愛情的毀滅。
一位高位截癱的女子,發奮學習,事業有成,有位男子戀其心靈美,願為她無私奉獻,而不需回報。這樣的事例實屬鳳毛麟角,而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又很難簡單用愛情兩字概括得了。一位全身癱瘓的英模,贏得了一個青年女工的好感,姑娘無私地嫁給了這位英模,婚姻的內容是整天為他端茶喂飯,擦澡倒尿,翻身按摩,讀書念報。這種不索取的愛,讓英模無法接受,甚至以死相拒。真不知道這種所謂的無私愛情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
如果將這個準則放在男女雙方的身上,那麼彼此在奉獻的同時卻又各有索取,那麼這個準則也就變得毫無意義。
隨著時代的變遷愛情變成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女人在當今社會基本上能夠自主,那種依附於男人的舊時代的枷鎖已被打開,充分地顯示了她們巾幗英雄的風采,在走上社會舞台的同時,也開始勇於拋棄那些無能、無情、無義的丈夫,尋找新的歸宿。
故事1:角色的變化
“維持一個家是兩個人的事,光靠我一個人是不行的,丈夫尋歡,我守空房,寂寞的我去尋覓失去的一切,我需要一個男人的關懷、愛和溫柔。”
這是春花在日記中的一段話,她之所以找情人是因為丈夫背叛了她,讓她獨自一人維持和支撐著家庭。她和別人不同,不同的是離了婚的女人可以再婚,別人議論也是暫時的,可她沒有離婚,獨自帶著孩子,苦苦守著空房等丈夫回心轉意。5年了她想改變生活,可又不知道可以歇息的港灣在哪裏,也不知道該如何打發這沉悶的日子。春花和丈夫是在來往3年後結的婚,當時她以為他是愛她的,春花的個性,愛憎分明,對人好就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他。後來春花看出了他不是好東西,那時候她恨不得把他的心挖出來喂狗。父親說她性格太壞,忽冷忽熱的,波動性特別強,說她這樣在社會上是不合適生存的。她說:“爸爸,我有您在我怕誰,誰敢欺負我?”父親說:“別自己說大話,我也夠慣著你啦,我的年紀老了,難道還能管你一生?”是的,她父親在省裏工作,現在早退下來了,當時在台上的時候,已經把他們家的幾個孩子的工作啦前途啦都盡量地安排好了。就憑著她的這個爸爸,她在單位不把誰放在眼裏。他們的頭兒還是自己父親提拔起來的呢,頭兒對她特別的客氣。她知道自己算個啥呀,還不都是看在父親的麵子上。父親平日也教育她,什麼好好工作,好好聽領導的話,要和群眾搞好關係怎麼怎麼的。她聽不進去,人老了就是有點囉嗦。其實老頭子都是為了她好,怕她將來吃虧。離休以後她父親很是輕閑,但就是心不閑,關心國家大事比在職的幹部還要積極。她說:“您瞎忙乎什麼?從今往後,天塌下來也不該您去頂著。”他罵女兒放屁,說國家培養了我、我卻忘了本——扯得上嗎?
剛結婚時,丈夫還是喜歡她的,她撒嬌他就寵著,她愛發脾氣他也哈哈一笑地讓著她,他說和她一塊兒長大,從小就知道她的這些臭脾氣。她也想做一個好妻子,在娘家她本來不愛做家務事,家裏有小保姆還有母親。結婚之後她開始學著做飯,學著做點好吃的讓丈夫高興。因為她的工作比較輕鬆。他的工作要忙一些,有時候下了班還在開會,有的時候晚上有應酬,這個家幾乎完全丟給了她,她一個人把這個小家弄得還蠻像個樣子。前些年單位的房子比較緊張,他的單位還是照顧了他一個套間,本來他家的父母希望小夫妻和他們一起住,她認為不好,一來離小兩口的工作單位太遠,二來她不願意在老人的眼皮子底下過生活。她的性格不適合她在人家家裏做一個溫順的媳婦。
後來她有了女兒,女兒占了她很大的生活空間。她沒有靠娘家和婆家,堅持一個人帶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像她這麼假小子的一個人,偏偏對孩子有特別的感情,特別是孩子半歲前在搖籃裏的時候,看著女兒的眼睛望著自己,看著女兒小嘴紅得像新鮮的果子,真是越看越愛。她請了好長時間的育兒假,上班之後又請了一個小保姆。孩子一切的照管她都按照書上的最科學的方法去做。她的女兒長得特別好,非常的可愛。
也許她太忙了吧,她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觀察她的丈夫那幾年有什麼變化。他的變化是悄悄的,沒有大的波動,也不可能有大的波動,因為他本來就做了虧心事,所以他不敢表現出來。等她發現的時候一切已經太遲了,一切都已經不可彌補。她的發現是被動的,是他自己告訴她的,她聽到之後真是好像是雷擊到腦門子那樣。她說:“我不相信,我為你生女兒養女兒這麼辛苦,你居然還能在外麵找女人?不為我著想也要為你的孩子著想,看著孩子的眼睛,多麼純潔無瑕,你好意思麵對嗎?你好意思讓他叫你叫爸爸?”他說:“是的,我正是不願意麵對我才向你提出離婚,趁孩子還小,不會對她造成太大的心理上的傷害。”那一天她像瘋了似的,什麼惡毒的話都罵出來了,她說她沒有看出他是這樣一個下流坯子,不然寧可在大街上拉一個叫花子也不會跟他結婚。她咒罵他不要臉,玩外麵的婊子將來不得好死。還有臉說不想對孩子有傷害,孩子大了問她的父親難道讓她說他的父親是一個玩女人的流氓?這難道不是傷害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