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解決情感另類方法(2)(1 / 3)

她的苦,真是苦到了心底。

她是一個感情十分細膩的女性。她自小所接受的教育,所生長的環境,讓她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認定了一些難以更改的中國傳統的陋習。

她剛畢業分配到學校,經人介紹與一個小夥子相愛了,愛得如癡似醉,死去活來。

他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但酷愛寫作、書法,且相貌瀟灑。在感情上,二人十分默契。可她父母堅決反對,認為自己這樣的 知識分子家庭,斷難接受—個沒學曆沒專業知識的人做女婿。

當然,在她內心深處,對這個小夥子也常常有著某種根深蒂固、無法抵製的遺憾時時冒出。最終她屈從了家庭和傳統的壓力,戰勝了自己的感情。她悲痛欲絕、淚流滿麵地擁抱了朋友後,就和他斷絕了往來。

現在的丈夫大她5歲,是國家重點院校畢業生。條件達標,父母滿意,也滿足了她潛意識裏看重社會地位和名利的心理。雖然她對他的外形氣質小有微詞,但還是毫不猶豫地嫁給了他。

然而,婚後的生活越來越讓她感到失望和痛心。他經常回家很晚,連聲招呼也不打。有時,飯菜做好了,她左等右等,從晚上6點等到9點,又從9點到10點,肚子實在餓得不行了,她還堅持著。直到時鍾敲響了11點,他依然沒有蹤影。

開始她還總是認為他是在忙於事業,後來才發現主要是他家庭觀念淡薄,從不考慮別人,感情也粗,兼之性子生就黏糊,什麼事都磨磨蹭蹭,死不著急。她的一片苦心,猶如竹籃打水,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幾次想開口,看著他那樣子隻好將想說的話咽下肚中。

而丈夫認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他娶她的目的就是娶一個不用花錢的傭人。他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安之若素,令她無法容忍。她在情感上得不到慰藉,生活上沒有幫手。

如今,她終於明白過來。其實,她在骨子裏壓根兒就不愛現在的丈夫,當初她看中的是他身上印著的社會符號,把他當作了一個炫耀吹噓的資本來裝潢她的門麵,或者說她僅僅是社會心理的某種載體,根本不是真心愛他。

她坦然地說,她與他過性生活從未達到過高潮,更談不上和諧。她隻是在履行一種做妻子的義務。她特別強調她並不是性冷淡。

現實生活再次證明,如果開始就不是情之所致的話,那麼婚姻變作深重的桎梏將是一種必然。

像她這樣過著無滋無味的生活,居然沒有離婚,讓人感到詫異。

她說她也曾想過離婚,但受製於多種因素,下不了決心。這些因素既有外在的,也有內在的。

外因的關鍵是離婚後的住處:總不能讓孩子跟著她去住學校的單身宿舍吧。和他父親住在一起,又怕孩子受罪。

內因呢,主要是她這類女人,習慣於逆來順受,有苦隻往肚子裏咽,對複雜多變日益商品化的社會,多半是采取“閉關鎖國”或以不變應萬變的生活態度。生活圈子窄,接觸人少,缺乏開始新生活的心理素質。在這種年齡,很難再對陌生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並且對“精彩紛呈”的外部世界有著一種深深的恐懼感。因此,離婚後要想理想地再婚,一般比較困難。

經過這次失敗的婚姻,她已懂得決定婚姻幸福的關鍵是質量“軟件”。然而,在現在這個價值標準更新的社會裏,她更加感到手足無措,還指望誰能給她真情的溫暖?

最後,她透露了一個關於她自己的秘密。

一年前,她曾去找過那個當年的男朋友。當她不顧一切向他和盤托出了這麼多年來她還一直想著他時,那個已婚並擔任了市委副書記的朋友動了真情。

說不清是出於對她這番自述的報答,還是想重溫青春舊夢的衝動,他一下緊緊地摟住了渾身燥熱的她,用瘋狂的熱吻連連撞擊她封閉多年的情欲大門,致使她興奮激動得渾身顫抖,初戀時的那種熱情又熾遍全身。

但在這情迷意亂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連她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能把握住了自己。她突然掙脫他的摟抱,冷靜了下來。

從此以後,她再也不敢與他見麵,怕總有一天自己會意外失足,變成“壞女人”。

“雖然當時我和丈夫的關係已是那樣了,但我無論如何還是做不出那種事來,心理上難以承受偷情帶來的負罪感,覺得理不直氣不壯,有悖自己的‘苦衷’。”

至今,她已經在家庭內部離異的無愛婚姻中走過了15個年頭。

現實2:痛苦的現實

25年前,如花似玉的江菲與城裏的一個清潔工人結為秦晉之好。第二年便做了母親。爾後,她又生了第二個孩子。

江菲的丈夫是一個比她大9歲的男人,婚前她沒有看出對方的缺點。

婚後江菲發現丈夫隻顧吃喝、打麻將,家務活什麼也不幹,在家裏卻處處顯示自己的權威。尤其是他在外麵輸了錢,總要拿她當“出氣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