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作者:趙永桂
在宜賓市李莊鎮板栗坳,有一塊《留別李莊栗峰碑銘》,記載了中央研究院在李莊五年多的難忘歲月中,與李莊人民結下的山高水長的深厚情誼。在碑後留名的50多人,在當時或後來都是國際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李莊,這個長江邊上的古鎮,在抗日烽火的歲月裏,使這些專家學者“從容安居”“不廢研求”,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曆盡艱險到李莊
中央研究院於1928年6月9日在上海成立,首任院長是蔡元培先生。中央研究院成立後,陸續按學科分科設置各研究所,到1937年抗戰發生時為止,已設立物理、化學、工程、地質、天文、氣象、曆史語言、心理、社會科學及動植物等十個研究所。曆史語言等人文學科設在北平,理、化、工三研究所設在上海,其餘各所均設於南京。“九·一八”事變後,設在北平的研究所先後遷至南京。抗戰期間,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分設於重慶、北碚、李莊、昆明四區。遷設於李莊的,是曆史語言研究所、社會科學研究所、體質人類研究所。
史語所是中央研究院中最大、人數最多的一個研究所。“七·七”事變後,先是遷至長沙,後又經桂林、龍州、鎮南關、越南河內,然後搭乘小火車到昆明。這已是1938年底了。但是,僅僅過了一年多相對安靜的日子,1940年,日本侵略軍大舉南侵,占領了鄂、湘等省交通幹線,兩次長沙戰役先後打響,雲南的安全受到威脅,西南大後方的中心城市也不斷地遭到日機大規模的“疲勞轟炸”。遷到昆明的不少機關、學校,被迫決定再次西遷。但是,哪裏是一個能安放下一張相對平靜的書桌的地方?這時,一封充滿感情的十六字電報,最終確定了這次遷徙的目的地,是四川省長江邊上的一個小鎮——李莊。中央研究院租用李莊板栗坳“栗峰山莊”張家六處大院作為辦公和生活用房。
1940年10月,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社會所、體質人類學所與同濟大學陸續從昆明往宜賓李莊搬遷。汽車從昆明出發,一路艱辛,經曲靖、宣威、畢節、四川敘永、瀘州,再轉乘民生公司的輪船,溯長江而上到宜賓。李莊在宜賓下遊19公裏右岸,但當時這個小鎮沒有停靠輪船的碼頭和躉船,輪船上的人、貨必須在宜賓碼頭轉船。1940年11月12日下午,民生公司一艘駁船,裝載著史語所140箱公物從瀘州抵達宜賓停靠合江門碼頭,然而,就在貨箱將在第二天過襠時,發生了一件使中研院專家們捶胸頓足的事故。當天晚上,這艘駁船因年久失修,底倉進水,被船上的船員發現時,已是第二天淩晨,底倉已進水一半。放在底倉裏輾轉萬裏的珍貴的書籍、資料以及十幾包水泥、線圈全部被水淹沒。宜賓市檔案館保存的民國檔案記錄了此次事故。後經全力搶救,沉入長江的駁船內的箱子全部打撈了上來,運上碼頭開箱進行晾幹,減少了損失。民生公司承擔了事故責任,但損失是無論如何也賠償不起的,第六區(宜賓)專員公署作為見證,在事故書上簽了字。史語所從南京運出的大小箱子共計600多個,包括了20多萬冊珍貴圖書、資料,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青銅器、古人類頭蓋骨、骨骼,明清皇室檔案以及古籍善本等。這批箱子,全部運到了李莊,直至抗戰勝利,於1946年6月安全回到了南京。
傅斯年與史語所
傅斯年,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著名曆史學家。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為學生領袖之一。1919年底赴歐洲留學。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籌立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同年底,曆史語言所成立,任專職研究員兼所長。抗戰期間還兼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等職。史語所遷李莊的六年,也是傅斯年最忙碌的一段時期。不僅要忙院務,還要忙所務,為史語所的研究方向把舵,同時還要關心在李莊的本所及其他學術機關的專家的生計,常常重慶、李莊兩頭忙。傅斯年是1942年到李莊的,住在板栗坳桂花院,該院至今仍保持著原貌。傅斯年的舊居,目前為傅斯年當年抬滑竿的腳夫張海洲的孫子一家居住。提起傅斯年等中央研究院的先生們,現今住在板栗坳的老人們都記憶猶新,對他們的學識、人品無不交口稱讚。在李莊時期,傅斯年組織學者們將明清大庫檔案資料進行專門整理,使明清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這是抗戰前,傅斯年把它爭取到曆史語言研究所的。在李莊極其艱苦、簡陋的條件下,組織出版了《六同別錄》學術論文集,共收錄了中研院16位專家在李莊的27篇研究成果。內容涉及曆史、語言、文學、民俗、民族、人類學等領域。該書為石印線裝,分上、中、下三冊。之所以取名為《六同別錄》,用傅斯年的話說,李莊曾是六同郡所在,將李莊的這些研究成果單獨編印成冊,作為在李莊的紀念。
傅斯年任曆史語言所所長二十三年,培養了大批曆史、語言、考古、人類學等專門人才,組織出版學術著作70餘種,在經費、設備、製度等方麵都為曆史語言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組織第一次有計劃、有組織的殷墟甲骨發掘,其後先後發掘十五次,大大推動了中國考古學的發展和商代曆史的研究。傅斯年在曆史學研究方麵,重視考古材料在曆史研究中的作用,擺脫故紙堆的束縛,同時注意將語言學等其他學科的觀點方法運用到曆史研究中,發表論文、著作百餘篇(部),取得較高的學術成就,在現代曆史學上具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