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家,我還得趕著做兼職,樂樂不樂意了,老在書房裏跑進跑出,我煩了叫誌輝管管她,他倒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兒,說:“這麼辛苦為了啥,不就為了你的虛榮心嗎?這下嚐到滋味了吧!”
誌輝閑著看我受苦,還說這些帶刺的話,讓我很不舒服,可這是我自找的,我能有什麼辦法呢?
過了大半年,他哥說資金周轉不靈,叫我們把借他的5萬塊還給他。誌輝絮叨個不停:“看吧,這回上哪拿5萬?還有我們每月必還的1500,還有……”
我也按捺不住了——盡管我知道自己理虧——大聲說道:“我想辦法還不行嗎?我現在不正忙著掙外快嗎?你還想怎麼樣?”
後來,這5萬塊有一半是李瑩借給我的——她絕對是個好閨蜜——還有父母又從他們新省下的退休金裏借了2萬給我,還有5千是我自己擠出來的。在這個時候,我才知道,枕邊人還不如閨蜜靠得住,我對誌輝算是失望透頂了。
這段時間,我和誌輝因為債台高築的事,弄得關係很僵,而且公公婆婆和他哥哥對我的看法也很糟糕——他們說想不到我這個看起來還乖巧的媳婦,原來是個不懂得量入為出隻懂得享受的人。
現在,我家的經濟壓力很大,我卻不想降低生活水準。我和誌輝的關係很緊張,沒想到性格溫和的他,會為了錢的事和我吵個沒完。我覺得和他都快過不下去了,可是,萬一離婚,這沉重的債務和房貸,靠我一個人又怎麼還得清?我們分開了,樂樂怎麼辦?這些問題糾結得我睡眠都不正常了。我越來越茫然,不知我的婚姻會走向何方。
[心理解碼]克服虛榮心理,腳踏實地生活
人在社會中生存,必然會通過與他人比較以對自身進行評價,這是自我評價的需要。美國心理學家費斯廷格把這種比較現象叫作社會比較。
與條件相近的人相比較是相對準確的比較方式,但是,有些人卻喜歡與條件比自己好甚至好得多的人進行比較。自己往往處於劣勢,卻偏偏要與比自己強的人相比,以此達到滿足虛榮心或保護自尊的目的,這種行為叫作“攀比”。攀比的根源,來自虛榮的心理。
與舊情人卓非的重逢,使葛寧的自尊受到了刺激,因為卓非的生活遠比她過得好。為了維護自尊,不讓卓非和以前的熟人看到自己平凡的生活,葛寧以謊言描繪了自己生活的優越;為了圓謊向親友借款,使家庭經濟壓力驟然加劇,並導致夫妻間的矛盾激化。
她不顧自身經濟條件的不足,要在衣食住行上不輸於卓非,這就是虛榮心理作祟引發的攀比,不僅她自己覺得累,而且牽連了家人和朋友,還要為此付出代價,得不償失。
與誌輝的關係,不是不能改善的,既然知道是攀比導致的結果,那就主動提高思想認識,克服虛榮心理,像以前那樣,腳踏實地地生活。
要多顧及家人和朋友的感受,不能因虛榮而帶給他們太大壓力。在愛慕虛榮人的心理世界裏,想到的隻是自己的名聲,想到的隻是不要輸給別人,卻忽略了愛人、親友的感情。葛寧一定要認識到,親情、友情和愛情,遠遠比表麵的風光重要,如果失去了這些,就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而虛榮帶來的副作用是長遠的,要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
要認清外在的風光不如自己的能力重要。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住高檔小區、打扮入時、用品高級都是次要的,品質和才華、能力才是重要的;關鍵是要自信,多把修飾表麵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內在修養方麵,才會有更多的人佩服你、尊重你。
要有一顆平常心,養成量入為出的習慣。不要隻把眼睛盯在生活比自己好得多的人身上,要多了解周圍普通人生活的情況,逐步擁有一顆平常心;要記好收入和支出賬,量入為出,經濟壓力大就節儉地生活,並與愛人商量,尋找增加收入早日還清債務的途徑。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如果想提升現有的生活水準,那就確定能達到的適當目標,並為之努力,這樣,生活才可能得到穩定踏實的改善。
七、負麵情緒,“家庭戰爭”的導火索
口述/淩燕燕
公司“地震”,我成了受氣包
我認為夫妻之間性格互補很重要。我結婚10年了,家庭一直很和睦,這和我丈夫王森性格溫和、能夠容忍我的急性子有關。
我這人性格外向,辦事風風火火,在公司裏很受總經理賞識,工作上順風順水;家裏,幼兒教師出身的婆婆幫我把孩子教得懂事聽話,家務打理得有條不紊,我不用操心。所以,我其實也沒發過什麼大脾氣,也就是有時使使小性子,隻要我一裝出生氣的樣子,王森就來哄我,把我逗得笑起來,就沒什麼事了。總的來說,我的生活很順心,心情自然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