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結婚不過是完成了母親交給我的使命。在她看來,人總是得結一次婚的。當我混到29歲還孑然一身,而且沒有任何戀愛跡象時,她終於急了,找了親友輪番上陣苦口婆心對我列舉單身的害處,並親自對我進行洗腦,說到動情處,聲淚俱下。我被母親的眼淚嚇住了,她為了我的幸福獨自拉扯我長大,也一直縱容著我過自由的生活,所以我才能拖這麼久不結婚。我不想讓她這麼難過,就決定結婚。
結婚對我而言並不難,有個大學男同學依舊未婚,大家都想撮合我們,而他早就明裏暗裏對我表示過在一起的意思。我一點頭,這事兒就成了。在婚宴上,看著母親欣慰的笑容,我想,這個婚結得很值得。
可惜,這隻是湊合在一起的婚姻,丈夫並不是我喜歡的對象,天天相對更讓我覺得他的乏味無趣;我在事業上的優秀也使平庸的他更加自卑。再這麼下去,我會瘋掉的。加上我們年齡都不小了,老人催我們要孩子,而我還想再多奮鬥幾年,這和他產生了分歧。再過下去矛盾會越來越多,我萌生退意,態度十分堅決,家人的勸說和他的挽留都沒有讓我動搖。
“結過一次婚了,至少證明你不是沒人要了。”母親隻能退而求其次,在我恢複單身的那天無奈地對我說。
她當然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我的心一直都停留在高中時代,我暗戀的那個男人是李子餘,是我的曆史老師,也是我的班主任。
那時,父親離世已經兩年,我卻一直還沉浸在失去他的悲痛中。當時母親工作很忙,16歲的我隻能自己扛著行李來到學校,才到校門口,就有一個熱情的男老師迎了過來,對我說:“我幫你吧。”
之後的3年,李子餘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了我很大幫助,我慢慢變得快樂起來,我有了感情的寄托,那就是李子餘。但是,他已經結婚了,我又是不起眼的小女生,我們之間的差距我是清楚的,所以,我不敢告訴他,隻能默默地將這份感情埋在心底。
高考時,我填報了曆史專業,和李子餘學的是同一個專業——這也是愛的一種方式吧。後來在放假回家時我和同學想去看他,但他已經離開學校了,聽別的老師說,他去讀研了。
李子餘就這樣從我的生命裏消失了,我覺得這輩子可能再也不能聯係上他了。但不知為什麼,我總會在安靜的夜裏想起他那陽光的笑容,想起他渾厚的聲音,還有他對我的種種幫助。我忘不了他,他是這個世界上除了父親外,我最在乎的男人。
不是沒有嚐試過戀愛,隻是我發現我無法不把那個人和李子餘比較,然後覺得相當失望,接著就想要逃離。對我的前夫即是如此,我們過不下去的原因,除了性格不合,更重要的還是——我跟他在一起時,仍然會想李子餘。
既然如此,不如就一個人吧,那樣我還能更自由地想念李子餘,想念他關愛我的日子,盡管已經這麼多年,我的心依舊覺得甜美。
在這次會議上,有學術交流的環節,當我聽到宣讀論文的學者名字時,心突然劇烈地跳了一下:“李子餘?”他現在是鄰省一家高等院校的教師。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看到李子餘那熟悉的身影走上發言席,用他那依舊渾厚的聲音宣讀著講稿時,我欣喜若狂。相隔了12年,我們終於有機會見麵了,而我見到他時,依然像高中時代時那樣心動。
李子餘的身材雖然保持得不錯——和當年相差無幾——臉上卻已多了歲月的滄桑。我記得我高中畢業那年他才34歲,現在46歲的年紀,正值年富力強,他卻沒了當初的神采飛揚,而是顯得分外沉穩,眉目之間難掩倦意。我覺得有點不對勁:他是不是在工作上或者是家庭生活中遇到了不順心的事呢?我希望能找機會和他談一談。
猶豫之後,我們還是選擇開始
在會後的飯席上,我遠遠地看見了李子餘,他在我心目中,一直是鶴立雞群的。我端著酒杯走向他那一桌,緊張得心怦怦直跳,轉了好幾個念頭,都不知怎麼和他開口,擔心他早已忘了我這個學生。
沒想到,還沒走到李子餘跟前,他已叫出了我的名字。我極力掩飾著內心的激動,用平靜的語氣說道:“李老師,您還認得我?”
他笑笑說:“是啊,你是高材生,我的課你總是聽得那麼認真。”
我對他說了些感謝的話,說若不是他,我在工作上的進步還不會那麼大;一個好老師,會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
和他道別時,我們互換了名片。我和他約好,以後有機會去看他。
接下來的兩天,散會後我們都會聊上一段時間。會議的最後一天,眼看就要各奔東西了,我忽然覺得非常不舍。和李子餘在餐廳坐了坐,我提議到外麵走走,他同意了。
此時街上流光溢彩,正是熱鬧光景。快到天心的那輪圓月,顯得格外明亮。我默默地和李子餘走了一段路,然後把藏在心裏的疑問說了出來:“老師,我看得出來,你不像教我們那時候那樣快樂了……能告訴我是為什麼嗎?”
李子餘站在一棵樹下,沉默了半晌,說:“那是命運的安排吧!你還記得你們師母嗎?很不幸,她在5年前遇到了一場車禍,下半身癱瘓了。我們沒有孩子,她又沒有別的寄托,心情很壞,經常對我和保姆發脾氣。不過,這麼多年,我也習慣了。”說著,他苦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