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小三來襲: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8)(1 / 2)

我一個勁地向師兄表示謝意,興奮極了。為了多了解楊彥,我又上網搜索了他的不少作品。原來他是個才子,在多家報刊都發表過作品,文中流露的感情和思想,竟與我的有幾分近似。一種尋覓許久才得到知音的感覺,使我對楊彥的興趣更濃厚了。我盼望著那個文學沙龍快點舉行,能與他見上一麵。

師兄沒有食言,讓我以特邀的讀者代表身份參加了沙龍。我來得最早,自告奮勇地負責簽到,想借機看看誰是楊彥。一個麵目清俊的30來歲的男人簽下“楊彥”兩個端正有力的魏碑字時,我產生了“文如其人”的感覺,對他的好感又深了一層。

沙龍上,楊彥侃侃而談,對副刊近年來的文章風格進行了點評,我聽了對他更加傾慕。我正想找一個他這樣的才子,與我在花前月下談談風花雪月,聊聊文學哲學,寫寫畫畫,在這個世界上,我就不再愁沒有知己愛人。

活動結束後,我把自己從網上下載打印的楊彥的文章集遞給了他,索要他的親筆簽名。看到我把他的文章整理得那麼齊全,封麵又設計得那麼精美,楊彥驚喜不已。我借機向他要了聯係方式,說以後還要向他請教,他爽快地答應了。

這就是我們的開始,我對楊彥的追求充滿了主動和預謀。在這個浮躁的年代,對很有可能發展成為我的精神伴侶的他,我是不會錯過的。

師兄的勸告還在耳邊,我也知道愛上已婚的人是被人譴責的。但我很快就替自己找到了理由:我要的不是楊彥的全部,我不會影響他現有的家庭生活,隻是想和他談一場柏拉圖之戀。精神上的戀愛是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是最純潔的。未婚男人都奔著結婚的主題而來,為了不耽誤別人的下一代,我尋找已婚男人來滿足精神需求是道德的。

越陷越深,我走不出對他的愛

楊彥留給我的是QQ和電話號碼。我權衡了一番,還是選擇了QQ。電話限製了聊天的內容和時間,隻有在網絡上交談,才能隨心所欲,天馬行空。

我把讀書時寫的幾篇文章和幾首詩傳給了楊彥,請他指點。這些詩文已經在校報或者本地的報紙上發表過,是我的得意之作。楊彥看後,一一作了點評,還幫我改動了一些詞句,在我看來,他的修改都是點睛之筆。

交談從我對楊彥的崇拜開始,他看到我發過去的讚賞之辭很高興,說現在愛好文學的人不多了,能遇到一個欣賞他文字的人,是他的幸運。我們聊起了各自的生活狀態,他也有與我類似的遭遇,為了寫好文章,他除了必要的公務應酬外一般不出去玩,在別人眼中很另類,有人說他是書呆子。在家裏,他妻子喜歡的是時裝美容類的雜誌,有空就逛街、美容,一和她談起有內涵的話題,她就嫌他說話高深聽不懂。他太需要一個人與他一起聊聊文學和思想了,那個沙龍活動,將我和他聯在了一起。

楊彥還給了我一個長篇連載的網址,說他是第一次寫長篇,希望我去讀一讀,給他一點意見和建議。這是他用“塵緣”的筆名寫的,如果他不說,想必沒多少人知道作者是他。小說敘述了一個在銀行係統的中層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潔身自好,在感情上追求純潔無瑕的愛情的艱難過程。

也許是因為與讀者的需求有點距離,這個長篇的點擊率並不高,卻在我心底引起了共鳴,與主人公一起經曆著工作和情感的波瀾。我在每一章後都留下了評論,寫下對主人公經曆和情感的看法。

我認為,這個形象也隱藏了楊彥的真實愛情觀——對寫作者來說,在現實中不能實現的理想,往往通過故事來表現。

我不可自拔地喜歡上了文字背後的楊彥,我的真心追隨也使他的心傾向了我。楊彥希望在繁雜忙亂的生活之外,找到一個讓心靈寧靜的港灣,體驗精神交流的愉悅,彌補從未有過純潔愛情的缺憾,這正與我的願望一致。我們采用了能想到的種種辦法來表達愛:通過電子郵箱發情書,通過網購給對方郵寄蘊含深意的禮物,在隻有我們倆知道密碼的私密博客上寫詩互通綿綿的情意,一起寫長篇的結局。

再後來,網絡已經不能充分寄托我們的感情。他到外地出差,我們通過電話和短信來訴說思念。楊彥早就厭倦了他的婚姻生活,與我相戀,使他重新煥發了青春的光彩,好像回到了初戀時光。

由於我們在同一係統,我想辦法調到了楊彥所在的分局,每一天我們都可以遠遠地見上一麵,雖然不能直接交談,思念之情卻得到了緩解。這考驗了我們精神之戀的純潔程度——沒有同事知道我們的感情,那種遙遙相對心意相通的感覺,讓我十分滿足。

楊彥說,他一直想去西藏青海一帶看看純淨的高原風光,聽說那裏的天空藍得讓人想要流淚,可他妻子一聽到他說這些就不耐煩,說去那種地方還不累壞了,什麼藍得想讓人流淚,不就是裝文藝青年嗎?這話讓楊彥很受傷——他對文學的熱愛,在妻子的眼裏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