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教主見狀,心裏也甚是焦急,雖有心相救,卻無力分身,反給楚天秋和替身逼得離沙哈爾越來越遠了。
過不一會兒,忽聽得先是一聲爆響,緊接著又是一聲怪叫,發聲的正是沙哈爾。魔教主乍聽之下,心裏一顫,忙不迭地轉頭看去,隻見滿空血焰已給消滅幹淨,就在他轉頭看去的這一瞬間,沙哈爾正給數道劍光和寶光圍在中間,四下往裏一絞,怪叫一聲後,人便已形神俱滅了。
眼看同伴被殺,自己卻無力相救,魔教主既恨且忿。按說現在形勢對他極為不利,本有機會逃走。但他既想給沙哈爾報仇,又不願就此舍卻了之前才辛苦奪回來的魔宮基業。心有不甘,如何肯逃?
隨又見那八人殺了沙哈爾後,又轉向自己攻了過來,魔教主心道:“你們固是倚仗人多,我卻也不怕!”當下又放起腰間的帝王神斧,一道烏光,如神龍出海,滿空飛掣,敵住了八人飛來的劍光和法寶。
那帝王神斧本是帝王穀的鎮穀神兵,乃是魔教主從唐羽手裏奪來的,但由於此也將原本自己的那柄劫塵劍給失了(詳情請看前文)。
帝王神斧威力無比,魔教主雖將它奪到手裏,但竟然不能完全駕馭它,始終未能與神斧合而為一,所以從不敢輕易放出,此刻形勢所迫,這才放出神斧來。
神斧給魔教主奪去後,便成了唐羽的一大心病,心裏始終想著如何要將神斧自魔教主手裏再奪了回來,可惜一直沒有機會。
此番唐羽和葉青青聽老祖召喚再攻魔宮,同時心裏還想著借此機會最好能奪回神斧。待眾人攻進魔宮,逼到大殿裏,唐羽早就看到插在魔教主腰間的神斧了,隻是因無法近身,故才未敢輕舉妄動。
此時八人殺了沙哈爾後,轉而攻向魔教主,魔教主迫於無奈,隻得放出腰間神斧。那神斧經魔教主十數年的祭煉,雖然威力不如原有,但也頗為厲害,竟將八人劍光和寶光盡數擋住。
唐羽恐其他人不識神斧,將其毀去,口裏忙叫道:“此神斧乃我帝王穀鎮穀神兵,十三年前給魔教主搶了去,眾位莫要傷了它,待我將其收回。”說完,嘴裏念念有詞,忽地左臂淩空探出,一下暴長數十丈長,手掌倏地張開,徑直向空中的神斧抓了去。
那神斧與唐羽猶存靈性,此時再經他念動法訣,神斧受到感應,果然變回原形,往他手掌裏落去。
其他人見唐羽竟徒手去抓神斧,遂將劍光和寶光都緩了一緩,放出空隙,以給他收斧的機會。
神斧既已入手,唐羽當下縮回手臂,又恐再得而複失,隻將神斧妥妥收好,不敢再放出使用。
魔教主失了神斧,又是氣沮,又是忿恨,口裏哇哇大叫,一麵放出一蓬血焰將八人阻住,一麵將血嬰大法和仙法施展到極致,欲盡快致楚天秋於死地。
那蓬血焰也隻能將八人擋得一擋,不一會兒便給八手聯手消滅殆盡了。八人正要過來與楚天秋彙在一起,合鬥魔教主時,卻給楚天秋真身止住,道:“我足可對付,你們毋須過來,隻在一旁掠陣便可了。”
八人聞聽,隻得將身停住,又恐給魔教主逃走,八人各列八方,遙遙將他圍了起來。
八人雖然楚天秋法力通神,但仍恐不是魔教主對手,待看了一會兒,隻見楚天秋仙法神妙,變化無窮,最奇的是那兩個替身竟與真身更具同樣神通,更分不表哪個是真身,哪個是替身,便如同三個楚天秋同時向魔教主對敵一般,不禁又驚又喜。
若換別人,早就不敵了。魔教主果然厲害,身具正邪兩派無上神通,所以楚天秋竟奈他不得。
旁觀眾人及見魔教主神通更是駭然,不由麵麵相覷,皆心裏暗想:“若換作自己,絕難抵敵的住魔教主。”
楚天秋真身因可施展清霧劍所以,更較第二替身和第三替身更具威力。而第二第三替身,又無乘手法寶,隻能憑著擊發神雷訣從旁助攻,而主攻仍是楚天秋真身和清霧劍。
一麵與魔教主交戰,楚天秋一麵心想:“莫看魔教主偷學到了天書仙法,但好似對我清霧劍並無作用,當因都是寧道子仙人所傳,一脈相傳之故。隻可惜我另兩個替身無乘手法寶,要不然魔教主早就敗在我的手下了。”暗自歎息不已。
旁觀眾人也看出此點,蘇卿和唐羽想到適才聯手對付沙哈爾時,自己的映雪劍和劫塵劍配合的天衣無縫,當下便想到上前相助,又想到楚天秋隻令眾人掠陣,並不許出手之意,恐自己輕易上去,惹他生氣,遂同高聲說道:“對付這魔頭還何必與他講甚仁義,不如允我二人一同上去,三劍合璧,定能一舉斬殺了他。”
楚天秋聽到“三劍合璧”時,心裏忽地一動,想起天書最末尾曾有一段訪載,上定道:“三劍合璧,無敵天下”之語,因此段話不似仙法口訣,故當時楚天秋看過也未在意,此時想起,越想越覺定有深意,心想:“天書最末尾一段裏的三劍,當指清霧劍、映雪劍和劫塵劍了,此三劍當年俱歸寧道子仙人所有,想當年仙人手執此三劍,縱橫天下,無敵宇內,是何等的風光,隻可惜三劍傳到後世,分散在我們三人手裏,無法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