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2)(1 / 3)

醫務工作者,尤其是某些科室的臨床醫生、護士,在傳染病流行期間,經常與患各種病毒感染的病人密切接觸,而這些病毒(主要是風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等)會對胎兒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在病毒性傳染病流行期間,有懷孕計劃或正處於早孕階段的臨床醫務工作者,應當加強自我保健,嚴防病毒的危害。

許多農藥已證實是危害婦女及胎兒健康,引起流產、早產、胎兒畸形、弱智的。因此,農村婦女應從準備受孕起就遠離農藥。尤其應加強鄉鎮企業勞動婦女的防護。

在最理想的年齡生育

隨著生殖係統的逐漸發育、完善,男人和女人在工作、學習、日常交往中產生了真摯的愛情,從而要求結婚,組織家庭,生育孩子。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和社會現象,它促進了種族的繁衍和社會的正常發展。但是懷孕生子也是要講究時機的,如果婦女過早懷孕,不但會對母親的健康不利,而且還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容易生下不合格的新生兒。

首先,女性身體中的各個重要器官,雖然在20歲以前一般已經逐漸發育成熟,但是骨骼要到23歲以後才能完全鈣化。如果婦女過早地懷孕,胎兒就會在體內與仍然正在發育的母親爭奪營養,從而影響母子的健康。體重3千克的新生兒,在母親懷胎10個月的時間內,至少要從母親體內攝取1.7千克的蛋白質、0.5千克的脂肪,以及0.5千克多的鈣。除此之外,胎兒所需要的葡萄糖、鐵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也全靠母體供給。如果孕婦過於年輕,必然會加大母親身體的負荷和壓力,從而影響母親的身體健康,同時也不利於胎兒的正常生長。

其次,過早生育會極大地損害婦女產後健康。如果婦女懷孕的時候骨骼係統還未發育成熟,就會很容易造成母體在懷孕期間營養物質的大量消耗,這極易導致婦女在生產時宮縮無力、胎位不正、產後出血等不良後果。在臨床上,就有不少早育女性因為產後身體虛弱,從而患上高血壓、風濕熱、心髒病、腎病等10餘種合並症。

再次,如果婦女過早地生育,還會增加患宮頸癌的危險。據有關調查,過早生育的婦女的發病率要高出正常年齡生育者的3~7倍。

最後,早孕會提高產婦的死亡率,年齡在20~29歲的產婦死亡率為4.5‰,而年齡在20歲以下的產婦死亡率在8.6‰。

除此之外,由於女性過早生育的孩子在宮內母體營養供給不足,所以其產生低體重兒及發生早夭的概率也比較高,達6%。早育婦女還多發生流產、早產、死胎、嬰兒窒息、新生兒智力愚鈍等情況。而早育女性由於太過年輕,過早地負擔起了為人母的重擔,這不但會影響到其自身的工作、學習,而且還會因為缺乏生活經驗不能妥善處理生活事務和嬰幼兒教育等問題,從而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產生不利影響。

除了不能過早生育之外,還不宜過晚生育。婦女一生中最佳生育年齡為24~29歲,如果是第一胎嬰兒最遲也不要超過30歲。超過30歲,尤其超過35歲後生育被稱為高危產。

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婦女的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卵細胞逐漸老化,而且因為卵子在卵巢中貯存的時間越久,長期受感染、放射線等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影響越大,卵子分裂時染色體越容易產生變異,因此,胎兒先天性畸形或癡呆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因而生下畸形兒,特別是先天性愚型兒的概率便增多。有大量資料證明,35歲以上的婦女分娩出的孩子,發生先天性缺陷的概率較25~30歲的婦女多2倍以上,並隨著年齡增長而遞增,45歲以上則為10倍以上。

其次,高齡(35歲以上)初產婦,骨盆和會陰彈性都有所減弱,骨盆關節鬆弛性差,子宮收縮力弱,分娩時間延長,妊娠期並發症和難產的危險性也增加,很容易發生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合並症,新生兒並發症的概率也會增多。

再次,年齡越大,產後恢複越慢,這對產婦健康不利。當然,由於種種原因,生育年齡超過這個界線,也不必過於緊張,隻要做好產前檢查,是可以預防上述問題的,多數高齡初產婦仍可平安生育。但是為了優生、提高人口素質和母親的健康,最好選擇最佳生育年齡24~29歲之間。因為婦女到了這段年歲身體發育成熟,並正處在生育旺盛期,對妊娠、分娩期間的心理變化和精神刺激均能很好地調節,各方麵已具備做母親的條件,並可擔任起哺育和教育下一代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