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願長生。
自古求道之人若過江之鯽,數不可數。然百家輝煌,終歸寂寥,雖然有人修成“真人”,延壽百年,但更多地卻是一無所成,百年間就魂歸蒼土。
既然修道,自然大多是聰明才智之輩。長生無望,索性便去實現抱負,一展襟懷。
大隱於朝的,開牙建府,指點江山,自家後代更可以借助餘蔭,擴展家族以成門閥,南焱北瓊諸多弟子後裔把持南朝、北朝大權,自稱九品中正,就連帝王亦不能稍扼其勢,世人皆曰流水的王朝,鐵打的門閥,好不威風。
中隱於市的,仗劍江湖,快意恩仇,日子過得雖然瀟灑,但冤冤相報,延及後人。蜀山弟子很少有人能壽終正寢,不是揮劍殺人,便是死於劍下,偶爾有後人留世的,也大多在江湖煎熬。
小隱於野的,就更加不值一提,如野草般活在世上,連一絲漣漪也不會再史書上留下。
李虎、楊忠還有侯景都是國丈從軍中選出來的心腹武將,三人各有際遇,卻都與幾大門派頗有糾葛。
李虎祖上是蜀山的劍俠,楊忠更和南焱關係密切的門閥出身,隻不過戰亂時家道中落,至於侯景,卻是青雲隱士的後裔,再加上北瓊高歡,四人統帥四奇營七千人,是國丈克敵製勝的法寶之一,也是他賴以威懾南朝北虜的絕對主力和心腹。
眼下隱字營千餘人在子攸師兄高歡帶領下,支援英娥還有國丈,剩下的劍字營三千人,獸字營和火字營各一千五百人,要守住偌大的洛陽城,子攸自知絕無可能。
雖然城中尚有禁軍數萬人,但這些人是否忠於子攸尚且不能斷定,若是朝中諸位大臣還在,自然令行禁止,可現在洛陽城中最大的官員不過五品,根本無人能壓製他們,如果有人加以挑撥,這禁軍的心思可就難以預測了。
禁軍不能用,那這洛陽城中還有誰可以給自己幫助呢?
就在子攸醒來犯愁之際,齊路一下子出現在自己麵前。
對呀,齊路可是青雲宗的高徒,青雲宗可是當世大派,雖然比不過蜀山南焱,但相差亦不會太遠,若是由他們相助,那守住洛陽的希望必然大增。
可齊路能否聯係上青雲宗呢?
如果說這青雲宗在洛陽沒有據點,打死子攸也不會相信,當初進皇宮偷襲都有他們一份兒,眼下這個局麵,青雲宗又怎麼會不來分一杯羹呢?
既然齊路對真元禦使的法門如此著迷,想來對青雲宗也是有大用處,不管怎樣,就算為了靖兒,子攸也必須試上一試。且這套法門乃國丈所授,也不會違了北瓊的門規。
一時間考慮這麼多,已然是子攸的極限,若不是妻兒受掠,子攸斷不會思慮如此複雜,依他往常的性子,早就提劍殺到圍城的大營中去,不來個七進七出,顯不出自己的本事,堂堂的九五至尊,天下第一的徒弟,何須如此熬神費力。
齊路倒是不假思索,直接開口道:“不就是三個條件嗎,元老弟,隻要我能做得到,三百個也不是回事。”
子攸見齊路慷慨,自己則頗有些汗顏,但事情由不得人,暗自一狠心,表麵上卻是笑道:“齊兄果然豪爽,這第一個條件嗎,就是請兄長上稟貴宗,能否助我守住洛陽?”
齊路頓時有些傻眼,“啥?元老弟,你讓我師門來助你,可那幫老家夥可都是幫著對麵的,一句話就讓他們反水,這恐怕......”
子攸使勁揉了揉額頭,一臉笑容接道:“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情,隻是看你付出的代價如何,我這裏有一冊《真元集注》,你可以讓貴派的長輩先看一看,若是覺得合適,咱們再來談第二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