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乃元魏所設六鎮之一。
之所以設置六鎮,主要是防禦柔然南侵。說起這柔然,其實和元氏同根同族,皆是鮮卑與匈奴的後裔,但一占中原。一領北漠,自家爭鬥,卻比曆朝曆代還要猛烈些。
武川處於六鎮中心,其餘五鎮向來以其馬首是瞻。
但上代武川還有各鎮統領紛紛遇刺身亡,群龍無首,致使六鎮變成一盤散沙,再也無法與朝廷分庭抗禮。這些統領都是橫死在率軍鎮壓暴動的途中,到底是被滅的義軍下的毒手報仇,還是朝廷忌憚他們擁兵自重,明眼人自然一看便知。
葛榮原本是六鎮一員小小的鎮將,可有可無的角色,但偏偏在那場雲詭波譎中漁翁得利,將六鎮勢力乘機統統收攏到自己麾下。就連打著蜀山旗號的宇文泰,在名義上也被葛榮編為一營,雖然是聽調不聽宣,卻終歸在名聲上不怎麼好聽。
武川勁卒,甲於六鎮。
宇文泰收攏了大部分武川士卒,人數雖然少些,但葛榮出身六鎮,對於武川人的厲害自然曉得,那可是無論對陣柔然遊騎,還是抵擋元魏鐵騎都毫不怯弱的雄師,所以才有聽調不聽宣的特權,對於宇文泰,也是百般示好,可惜最後卻被其算計,一代梟雄數十萬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連個囫圇屍首都沒有落下。
而今,已然擴軍上萬的武川士卒,陳兵於金鏞城下,而城中守軍不足五千,這足以令大多數武川人熱血迸發。
隻要拿下這座城,捉住當今元魏皇帝,那天下豈不是武川人的天下,這等豐蔭子孫的美差可是天下掉下來的餡餅,隻要搏一下,哪怕是丟掉性命,也可以在所不惜。
不用宇文泰多加鼓動,這近萬人的隊伍早已是殺機漸起,適才滿城屠戮雖然沒有影響武川勁卒的心智,但空氣中血腥的味道還是刺激著他們的嗅覺,總想將其心底那股破壞的欲望激發出來。
雖然滿心殺機,但卻時刻保持頭腦冷靜,這或許就是武川勁卒名揚天下的原因所在。
在新家主麵前,新的天下似乎唾手可得,這座金鏞似乎也好像沒有那麼高大雄偉,數千名彪悍的士卒跨陣而出,呼喊著特有的武川方言,向著城牆蜂擁而來。
打仗需要章法,天下聞名的強軍便是眀例。
柔然遊騎保持著遊牧民族慣有的技法,以騎射之術這一招鮮兒,滋擾的曆代邊軍防不勝防。
元魏鐵騎出自草原,再加上中原的器具兵刃,堪稱完美,任何軍陣都架不住這股力量的集團衝鋒,一旦鑿穿,那對陣的軍隊除了繳械投降,便隻有死路一條。
四奇營擅長野戰,劍、火一遠一近,無論進攻防禦都是得心應手,器、隱一正一奇,越是相持越能顯出妙用。
以武川勁卒為代表的六鎮邊軍,則是以擅守之名冠絕天下,數十萬柔然精騎難以越雷池一步,足以證明其實力。
至於南梁,承平日久,諸多強軍似乎都已偃旗息鼓,倒是聽說蕭氏還有一隻禁衛軍,頗為厲害,隻是沒經實戰,也就不知道其征戰的章法為何了。
而今擅長野戰的四奇營與擅長守城的武川邊軍調換了位置,四奇營守城而武川邊軍攻城,這一仗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戲劇性,也考驗著各自主帥的心智和膽量。
子攸明白齊雲獻計的苦心,李虎、楊忠都是武川子弟,若動起手來難免畏手畏腳,諸將遲疑,手下也就反應遲緩,十分實力打個折扣,這自家最後的據點金鏞城,恐怕也守不了多長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