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之瑰寶(1 / 1)

——蘇州東吳博物館藏青瓷三尊賞

說瓷賞陶

作者:肖夢龍

魏晉南北朝時期,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皆定都南京,史稱“六朝”。 六朝是江南曆史上第二次(第一次為吳越)大開發、大發展的又一輝煌時期,當時江南社會相對穩定,戰亂期間幾十萬北方移民大軍攜帶而來的中原先進科學技術文化,極大地推動了南方經濟的崛起。江浙地區的會稽(紹興)、吳郡(蘇州)、京口(鎮江)等城市經貿繁榮,成為長江流域的名城“都會”。此期間以浙江越窯為中心的各窯場,繼承並發展了東漢早期青瓷的成就,燒成了我國完全成熟的青瓷器,這些青瓷被學術界習慣稱之為“六朝青瓷”。青瓷色調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在還原焰氣氛中焙燒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鐵不純,還原氣氛不充足,色調便呈現黃色或黃褐色。

六朝青瓷是東吳博物館藏青瓷中的重頭戲,有兩大優勢,無可比擬,一是數量大,二是精品多,可謂件件達到真、精、美的標準。以“三尊”即鷹尊、神獸尊、蓮花尊為領軍,各類器形豐盛的青瓷器精品群體,如六朝青瓷的典型器雞首壺、盤口壺、各種獸首罐、各式香薰、唾壺、水注、魂瓶、虎子、臥羊燭台、辟邪插座、燈具,以及各種生活器皿和明器類應有盡有,稱得上六朝青瓷之大觀也!這裏先介紹國之瑰寶—青瓷三尊。

1.鷹尊(圖1) 東吳

通高26.6厘米,底徑13.6厘米。器作鷹體造型,蓋作鷹頭形,圓目勾喙,肩部貼塑花形四係,腹兩側刻劃雙翼,兩爪及尾三足鼎立。滿釉,釉層肥厚瑩潤,釉色青中泛黃。整個器形顯得十分莊重威嚴,形象生動。東漢末年諸侯割據,群雄四起,鷹擊長空,眼光敏銳,是梟雄的象征,此器非為一般人所用。鷹尊的造型早在商代就已出現,殷墟婦好墓中就曾出土過一件青銅尊,在西漢釉陶中也有此類造型,如河南省博物院收藏的釉陶壺和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收藏的黃釉陶壺。而在六朝青瓷中,此類造型的器物目前隻有南京板橋石閘湖汝陰太守墓出土過一件鷹形盤口壺,東吳博物館這件青瓷鷹尊比之更具王氣,真乃六朝青瓷神品!

2.神獸尊(圖2) 西晉

口徑12.7厘米,通高30.7厘米。盤口,器身堆塑一蹲坐狀的神獸,雙目圓瞪外凸,闊嘴露牙,左手捧一寶物,肩部雙獸形耳。其造型奇特,獸麵猙獰,神態威嚴。胎質灰白細膩,滿施青綠色釉,潤澤光潔,神韻非凡。此器由上海博物館夏君定先生作過熱釋光科學測試,年代為距今1700年,時代為西晉。這類神獸尊,也有稱猛獸尊、熊尊者,目前公開發表的共有三件,除東吳博物館收藏的此件外,另一件是1976年宜興周處家族墓出土,紀年為西晉永寧二年(公元302年),還有一件是浙江紹興收藏家唐勤彪先生的藏品。對照這三件神獸尊的形態,基本上是大同小異,而另兩件更為相似一些,如器耳都作橫向半環形,神獸口含圓珠,下頜長須垂逸,前肢上舉。但東吳博物館這件所不同的是,全器堆塑、刻劃獸形紋飾,更加精致,更是形象逼真,另外其兩側雙耳是雕塑的鼠形獸耳,與鎮江博物館藏金壇出土的扁壺器耳是一樣的,越加神靈。此種神獸尊不多見,當是高等貴族權威人物的鎮墓祛邪或祭祀用器,為六朝青瓷中的極品。

3.蓮花尊(圖3) 北朝

腹徑90厘米,通高59厘米。敞口有蓋,束腰長頸,橢圓腹,高圈足,肩部有六個直係。器身采用堆貼、刻花、高浮雕等手法,裝飾有寶相花、飛天、神獸、蟠螭、蓮瓣紋等。通體施釉,釉色清脆晶瑩,積釉處翠綠。形體高大,威嚴端莊,紋飾華麗繁縟。學術界一般認為蓮花尊是北朝青瓷的傑出代表。經研究,北方與南方青瓷的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1)北方青瓷胎質的氧化鋁含量高,往往因燒製溫度不足而瓷化程度稍低,但瓷胎的顏色比南方要稍淡一些,多為灰白或白色。(2)北方青瓷釉的光澤性好,玻璃質強,流動性較大,釉麵常有開片。南方青瓷較灰暗有失透感。(3)北方青瓷胎體厚重,比南方六朝青瓷相比顯得形體碩大。(4)北方青瓷的裝飾方法較多,有堆貼、模印、雕鏤、刻劃等,紋飾中受佛教影響的紋樣如蓮花紋、忍冬紋等較為多見。迄今發表的蓮花尊共見有六件,包括1948年河北景縣封氏墓群出土的二件。1956年湖北武昌南朝墓出土一件。1972年江蘇南京南朝梁墓出土一件。1982年山東淄博北朝墓出土一件。東吳博物館這件亦為河北石家莊地區北朝墓所出。對比此六件蓮花尊的器形裝飾大體一致,局部有些不同,如頸部紋飾有的無飛天,唯山東淄博一件裝飾簡化,器高武昌的43.7厘米,南京的最高達85厘米。青瓷蓮花尊為大型高檔祭器,曆年來出土甚少,堪為國之瑰寶。

(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