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定通寶”背“申酉”銀質大錢的話題(1 / 1)

老董泉苑

作者:馬勇

筆者在《收藏界》2011年第8期第67頁看到廣東蔡炳根先生的《金朝奇珍“大定通寶”背“申酉”折十型銀質大錢》一文。文章列舉了金代金世宗大定時期“大定通寶”錢幣的各個版別,考證了“大定通寶”背“申酉”銀質大錢的出處。蔡先生所經曆的疑惑和喜悅,讀後頗有同感。

筆者九年前同樣藏得一枚“大定通寶”背“申酉”銀質大錢。該錢幣地章平整,錢文字口深峻,仿瘦金體疏朗挺拔,錢幣色澤灰暗自然,品相精美(遺憾的是對此錢幣產生疑問時,清理過錢幣表麵)。該錢幣直徑41.5毫米,厚5.3毫米,重54克,與蔡先生的那枚銀質大錢相差無幾,可視為同一個版別。但是,該錢幣背“申酉”二字亦是多年來縈繞在筆者腦海裏的疑惑。金代大定時期鑄有背“申”和背“酉”兩種“大定通寶”錢幣,背“申”和背“酉”應是大定二十八年和大定二十九年所鑄的地支紀年錢幣,申、酉即戊申、己酉年,金世宗完顏雍卒於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申酉怎麼會出現在一枚錢幣上呢?查閱相關資料不得其解,曾產生過此錢幣為今人所臆造的作品。一件藏品拿在手上,反複盤玩揣摩,經常會產生一種望古遐想的情懷。為了求得明確答案,這些年來並未停止對它的探討。

近期,網上購得丁福保編纂的《曆代古錢圖說》和戴誌強主編的《古錢學入門》兩本書。丁福保的《曆代古錢圖說》書中第269頁,清楚地登錄著一枚“大定通寶”背“申酉”當十大錢的圖拓,頓時恍然大悟,曆史上金代大定時期的確鑄造了集“申酉”為一體的“大定通寶”錢幣。如果將筆者這枚“大定通寶”背“申酉”銀質大錢同丁福保書中“大定通寶”背“申酉”當十大錢的圖拓相比對,其形製規格、文字大樣基本一致,隻是書中的錢幣沒有標注所用材質,至此多年的疑惑盡消。另據戴誌強的《古錢學入門》第66頁所述:“另一種稱作‘和銀錢’,金大定大型小平錢及折二闊緣錢,可推為典型作品,白似魚鱗,微泛青光,它的成色在七成左右。”筆者為了求證所藏“大定通寶”背“申酉”銀質大錢的金屬成分,委托某所大學的朋友,用金屬分析儀做了材料分析,其成分按重量分別是:銀74.115%,鉛18.566%,銻7.027%,砷0.291%(附表)。依據材料檢測結果,這枚銀質大錢的含銀比重,完全符合《古錢學入門》書中所述成色在七成左右。由此看來這枚銀質大錢,應該是一枚金代所鑄造的真品。

蔡炳根先生在文章的最後講到:“筆者這枚‘大定通寶’錢,材質是‘和銀’,背文是‘申酉’,又是折十厚重型,當屬金朝錢中的珍品、奇品,目前仍是僅見品。”除了蔡先生刊登的這枚銀質大錢外,筆者在一家省級博物館參觀時(印象中是河南省),在當時的展品中,驚喜地看到了同一個規格形製的“大定通寶”背“申酉”銀質大錢。因此,蔡先生所講的是僅見品,看來不太準確,其定性為珍品,還是較為準確的。這是我的一點看法,不知對否,與蔡先生互勉。(責編:丁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