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思神悟 超然獨得(1 / 2)

——明代畫家項聖謨的藝術及市場行情

藏書論畫

作者:好運

項聖謨(1597-1658年)是明末清初畫壇上獨樹一幟的著名畫家,有“項鬆”和“項鬆之名滿東南”的稱譽。初字逸,後字孔彰,號易庵,別號古胥山樵、大酉山人、存存居士、疑雨齋主人等,浙江嘉興人。明代大收藏家、畫家項元汴之孫。

項聖謨自幼受家庭熏陶,精研古代書畫名作,雖然曾由秀才舉薦為國子監太學生,但他不求仕進,而把興趣投入到書畫中,從而在繪畫創作上,他很早就顯現出了多方麵的才能,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曾得到明末著名的鑒賞家董其昌和李日華的高度評價。董其昌在他的畫冊上題跋,稱“古人論畫,以取物無疑為一合,非十三科全備,未能至此。範寬山水神品,猶借名手為人物,故知兼長之難。項孔彰此冊,乃眾美畢臻,樹石屋宇,皆與宋人血戰,就中山水,又兼元人氣韻,雖其天骨自合,要亦工力至深,所謂士氣、作家俱備。項子京有此文孫,不負好古鑒賞百年食報之勝事矣”。李日華稱讚他的畫風“英思神悟,超然獨得”,是“崛起之豪”。

項聖謨的作品,以山水為多,也是他成就的主要方麵。他早年從學習文徵明入手,但很快就跳出了文徵明畫法畫風的局限,而直接向古人學習。這主要是受益於其家族富甲天下的曆代名畫收藏,從而可以使他很快改學宋人用筆的周密嚴謹、兼取了元人的韻致。除了宗乳於祖輩的豐富家藏,亦得力其自身的觀察自然、遠遊寫生的經驗,使其畫麵布局大開大合,意境明淨清雅,結構嚴謹而富於變化,筆法簡潔秀逸,氣韻高雅,極富書卷氣,具有很高的品格和思想內涵。故其山水畫沒有專門和直接的師承,而隻是廣泛地領略古人,師法造化,加上其個人詩文、書法、篆刻等方麵的修養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畫風,既不同於當時勢力最大的華亭畫派,也不同於他所居住地區的浙派,在明末清初的畫壇上獨樹一幟,時有“嘉興派”之稱。

有專家認為,項聖謨的畫有兩點最值得稱道,也是當時其他畫家所不及的。其一是強烈的政治色彩,他用畫反映民間疾苦,寄托對人民的同情和對明王朝的忠貞。在先後經曆了“甲申”和“乙酉”之變,滿清入主中原後,項聖謨在畫上就不再題寫朝代的紀年,僅用幹支,並鈐蓋“江南在野臣”、“大宋南渡以來遼西郡人”、“皇明世胄之中嘉禾處士”等印,以彰其誌節。

其二是極其嚴謹的畫風和寫實態度。項聖謨善於從生活中攝取素材,他的畫貼近現實,造型準確,嚴肅不苟,一反當時潦草粗疏,追求“逸筆草草”的畫風,使他的繪畫在當時的畫壇上獨樹一幟,而贏得了“士氣作家俱備”的稱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