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
生殖係統疾病與其他係統疾病一樣,不需要、也不準許我們“另眼相看”。不是生殖係統的疾病難以治療,而是很多病人不願意走進醫院或者寧願向遊醫求助。在這裏,我們隻是提醒您,如果您不幸患上疾病,請大膽地走進醫院,走進正規醫院看專科醫生。
一、女性生殖器官先天性疾病
(一)處女膜閉鎖
也稱石女或無孔處女。青春期後一直無月經來潮,伴有進行性、周期性下腹痛。婦科檢查:兩側小陰唇之間有一紫藍色、向外膨出的膜,無處女膜孔。肛門腹壁雙合診檢查捫及一包塊向直腸凸起。
處女膜閉鎖無法性交,長期經血瀦留、倒流,可造成宮腔和輸卵管積血,可導致生殖器官的炎症和粘連,甚至子宮內膜異位,在婚後不孕,因此一旦確診應盡快手術。
處女膜切開術非常簡單,一般的基層醫院均可開展。在膨出的處女膜中央做十字形切開,使其滯留在陰道內的經血全部流出後,按常規檢查陰道和宮頸有無異常。術後注意引流通暢,要防止切口緣再次粘連;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給予子宮收縮藥,促進子宮收縮,有利於宮腔積血順利排出;術後月經正常來潮幹淨後到婦科檢查。
(二)先天性無陰道
先天性無陰道表現為青春期後無月經來潮,如子宮、卵巢發育正常,經血瀦留,也可有周期性下腹痛。但絕大多數病人同時有子宮發育異常,如無子宮或僅有痕跡子宮。由於卵巢發育基本正常,所以第二性征發育正常。婦科檢查:無陰道口,隻見一淺窩,B超檢查可確診。
確診後適時選擇手術時機:①如子宮發育正常,有周期性腹痛者,應及早手術。手術後仍可有生育能力。但在分娩時隻能選擇剖宮產。②如無子宮或子宮發育差,陰道成形術隻能解決性交,不能改變其生育能力。一般人工陰道成形術選擇在婚前3~6個月進行。手術後定時配戴陰道模型,防止人工陰道狹窄。
(三)陰道閉鎖
陰道閉鎖其症狀與處女膜閉鎖非常相似,隻是在婦科檢查時會發現其區別在於處女膜顏色正常,不向外膨出,陰道口有一小凹窩,肛查時捫及向直腸凸起的包塊較處女膜閉鎖的高。
確診後應盡早手術,術後定期擴張陰道以防攣縮。子宮發育正常者,術後仍有生育可能,但分娩時應選擇剖宮產。
如在婚檢時才發現,可在行陰道成形術後3~6個月結婚並有性生活,有利於陰道擴張。
(四)陰道橫膈
在陰道的任何部位出現的完全性橫膈和不完全性橫膈均稱為陰道橫膈。大多數為不完全橫膈,橫膈的中央有一小孔供經血流出。如橫膈位置高、孔大,既不影響月經和性交,亦不影響受孕;如橫膈位置較低,影響性交應在婚前手術,術後短期放置陰道模型防止攣縮。
(五)子宮發育異常
有4種情況:①先天性無子宮;②始基子宮;③幼稚子宮;④子宮發育畸形。
先天性無子宮與始基子宮常合並先天性無陰道。有原發性閉經,但第二性征發育良好。由於無陰道,且子宮發育不好,不但影響性交,且無生育能力,婚前可作人工陰道成形術,解決性交問題。
幼稚子宮不但體積小,有時位置極度前屈或後屈。而出現月經量極少、痛經、不孕。B超可確診。幼稚子宮對性生活無影響,常引起不孕。可用雌-孕激素序貫療法治療4~6個周期,促進子宮的發育。在婚後擴張宮頸,診刮可促使妊娠。
子宮發育畸形常見有雙子宮、雙角子宮、縱隔子宮、單角子宮、殘角子宮等多種類型。一般不影響性交,但容易發生流產、胎位異常、早產。
二、女性生殖器官感染性疾病
女性生殖器官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有外陰炎、前庭大腺炎、宮頸炎、盆腔炎。感染性疾病不但可能通過性交傳染給對方,也可出現性交痛,同時可能導致不孕。
(一)外陰炎
外陰炎不是一單獨的疾病,是由多種不同的疾病、感染、損傷、過敏和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症狀。緊張、不衛生、休息不充分和飲食不足會增加婦女對外陰炎的易患性。
可發生於任何人群,而青春期和絕經後女性由於雌激素缺乏,有時會沒有任何原因形成外陰瘙癢和炎症。
外陰炎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紅腫、破潰後疼痛明顯,反複發作,皮膚可增厚、皸裂,陰道分泌物較多使外陰經常處於潮濕環境中,嚴重的外陰不適常會使人坐臥不安。
在自我治療無好轉時,就應請醫生檢查,陰道分泌物塗片常可找到真菌、滴蟲或膿球;需作梅毒血清學檢查排除是否患有梅毒;作血糖測定,了解有無糖尿病;局部分泌物塗片除外生殖器皰疹。
如能找到引起外陰炎的病因,首先是針對病因進行處理,使用相應的藥物,采用陰道上藥、坐浴、外敷等方式可緩解症狀,嚴重感染時輔以全身療法。
保持外陰清潔、幹燥、涼爽有助於控製炎症。絕經後婦女可考慮應用雌激素替代療法,或使用雌激素乳膏外用。
並不是所有的外陰炎都能預防,但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使用優質衛生紙,避免穿連褲襪、緊身褲、化纖內褲,不使用或少使用護墊,充分休息,保證營養,還是能減少外陰炎的發生。
(二)前庭大腺炎及囊腫
前庭大腺炎是女性大陰唇後部的腺體。開口於小陰唇內側靠近處女膜處。在性交、分娩和其他情況時,病原體侵入引起炎症,有時形成膿腫。
表現為外陰一側紅腫、疼痛、甚至行走困難,如果炎症消退腺管仍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膿液逐漸轉為清液則形成前庭大腺囊腫。
除非感到不適,一般小的前庭大腺囊腫不需治療。大的可手術或激光治療。
如在急性炎症期或形成膿腫則應積極抗感染治療,嚴重時全身療法,局部切開引流。
(三)陰道炎
在正常情況下,所有的婦女都會有少量的陰道分泌物,量的多少和性狀隨月經周期的變化而變化。
在正常情況下,陰道內微生物處於一種平衡狀態,微酸性的環境使有的人陰道即使帶菌,也不出現症狀。當陰道酸堿度發生改變時,陰道防禦力下降,就會發生各類感染。
主要表現是陰道刺激症狀並伴有陰道分泌物異常。
常見的陰道炎有細菌性陰道病、念珠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等。不同病菌引起的陰道炎有不同的特征。婦女可同時患幾種類型的陰道炎。但常常因為因陰道炎被視為小病,未經過檢查和正規治療,使得陰道炎在一段時間內反複發作而難治。
對陰道炎的規範治療就是采用特異性藥物來殺滅相應的病菌。有時局部上藥和全身用藥要結合才能取得好的療效。有時病人的性伴侶也需同時治療。
經常使用消毒劑和帶有消毒劑的衛生用品,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可能使有保護作用的乳酸杆菌也被殺滅。
建議婦女應經常保持外陰部清潔、幹燥,少飲酒、咖啡、飲料,避免穿合成纖維內衣褲和緊身褲,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衛生習慣。
(四)宮頸炎
宮頸炎有急、慢性兩種,最常見的還是慢性宮頸炎。
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可因感染的病菌不同,白帶的顏色及氣味也不相同。
有時性交後出血,腰部酸痛,小腹下墜感。在月經前後加重。
醫生檢查時會發現幾種不同的征象,如宮頸糜爛、宮頸腺囊腫、宮頸息肉、宮頸管炎、宮頸肥大5種表現。為了了解導致宮頸發炎的病菌,建立針對性治療方案,常常取陰道或宮頸管分泌物塗片、細菌培養,必要時作宮頸刮片、陰道鏡檢查、TCT,除外宮頸癌。
治療宮頸炎以局部治療為主,用中成藥或抗生素的栓劑陰道深部上藥。物理治療療程短、療效好,最適合已婚生育的婦女。
定期到醫院進行婦科檢查,發現宮頸炎及時治療;減少人流的次數;防止性傳播疾病的感染;提倡住院分娩、消毒接生;保持外陰清潔,包括性伴侶的生殖器官無汙垢,都可防止和減少宮頸炎的發生。
(五)盆腔炎
位於盆腔內的子宮、輸卵管、卵巢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盆腔的腹膜發生炎症時,稱為盆腔炎。急性炎症治療不徹底,可轉為慢性,常反複發作。
炎症局限於輸卵管及卵巢時,稱為附件炎,炎症可通過卵巢排卵的孔侵入卵巢實質形成卵巢膿腫;若膿腫壁與輸卵管粘連穿通,即形成輸卵管卵巢膿腫。
感染僅累及子宮內膜時,稱為子宮內膜炎,炎症累及子宮肌層時則為子宮肌炎。
盆腔炎可導致輸卵管管腔受壓變窄、粘連、扭曲,影響受孕,容易發生宮外孕。盆腔粘連形成,引起持續性盆腔痛。
任何婦女都可能患盆腔炎,但已婚或已有性生活者更容易患病。特別是性生活頻繁,有多個性伴侶或男方患性傳播疾病的女性常常會因為急性盆腔炎,到醫院急診,或住院治療。盆腔炎也有時因症狀較輕而易被忽視。
盆腔炎的主要表現為下腹痛,疼痛的程度與病程的長短、病菌的種類、病變的部位及播及的範圍等因素相關。除腹痛外,還可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腹瀉、肛門墜脹等直腸刺激症狀。白帶增多,呈膿性,急性時有發熱、頭痛、食欲缺乏。婦科檢查時子宮或附件區有壓痛,活動受限;輸卵管增粗,宮旁片狀增厚;有時可捫到觸痛的包塊。慢性盆腔炎病人會有持續性腹痛、腰背痛、疲勞、經血過多,或月經周期不規則以及嚴重的痛經。
為了了解引起盆腔炎的病菌,醫生常在病人陰道和宮頸管取分泌物塗片或做細菌培養;必要時在陰道後穹做穿刺,若抽出膿液提示盆腔內有積膿,即可確診為盆腔炎,同時抽出的膿液還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以指導診斷及治療。為了與異位妊娠、卵巢囊腫蒂扭轉或破裂等急症相鑒別,必要時應進行腹腔鏡檢查。B超檢查也非常有助於診斷。
盆腔炎的治療常常是綜合治療,包括抗感染和全身支持治療,對症治療,還可配合物理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嚴重的盆腔炎最好住院治療,否則同樣可以危及婦女生命。
要預防盆腔炎的發生,主要應在子宮頸口張開時防止細菌進入陰道。在經期或月經前後1天性交,或使用受汙染的衛生巾,都可能使病菌入侵子宮內膜。分娩、人工流產、引產及安、取環後,在子宮內膜未完全修複狀態下,最容易發生感染。特別是要預防性傳播疾病的發生,淋菌、衣原體、支原體是常見的致病微生物。
(六)生殖器結核
由結核杆菌引起的生殖器炎症。好發於20~40歲的婦女,由於病程緩慢,自覺症狀不明顯,一般不易發現。常因為不孕、月經改變而就診。
結核菌通過血行傳播,先侵犯輸卵管,然後擴散到子宮內膜、卵巢等部位,使大多數病人不孕,甚至閉經。
生殖器結核可通過子宮輸卵管造影、子宮內膜活檢、腹腔鏡等方式進行診斷。
三、女性生殖器官腫瘤
(一)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生長在子宮內壁、肌壁間和子宮表麵的腫瘤,改變了子宮形態。
盡管這些腫瘤會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大,但絕大數不會癌變。
有20%~30%的婦女患有子宮肌瘤,而被確診的僅是一部分。
小的肌瘤大多數無症狀,臨床表現依子宮肌瘤發生的數量、大小及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位於子宮黏膜下和肌壁間的肌瘤由於使宮腔的麵積增大,可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白帶增多。肌瘤本身一般不會引起疼痛,有時出現下腹墜脹,腰背酸痛。肌瘤增大後出現壓迫症狀,如尿頻、尿瀦留、排尿障礙、便秘等。
子宮肌瘤常為多個,但有兩個肌瘤並不是比一個肌瘤更嚴重。子宮肌瘤不影響結婚,但肌瘤長在宮腔內會影響受孕或引起流產。
B超檢查能確診肌瘤的大小、生長部位及數量。
婦女患有小的子宮肌瘤、無症狀者無需手術,隻需定期複查子宮肌瘤是否長大。但當肌瘤達到妊娠12周子宮大小時,常規的治療手段是手術切除子宮。如沒有生育過的婦女可隻切除肌瘤而保留子宮。但其中仍有1/4的人在肌瘤切除後會複發,切除術留下的瘢痕有時也會影響妊娠,分娩時需做剖宮產。
大於35歲的不再希望生育的婦女,如果肌瘤導致月經量增多、貧血、抵抗力降低,手術切除子宮是最好的治療方式。由於保留了完整的卵巢,不會出現絕經期症狀。但由於長期的心理障礙或抑鬱,有一部分人可能會出現性功能減退。
(二)卵巢腫瘤
婦女卵巢有生長各種類型囊腫的傾向,大多數是良性的,但其種類繁多,常發生在正常月經周期,並且由於位於盆腔深部,病人自己發現時都已經比較大。
如果是惡性的卵巢腫瘤,病死率非常高。
卵巢腫瘤通常無症狀,但當生長速度快或扭轉時會感到下腹痛,囊性腫瘤破裂會有急性腹痛的症狀,需馬上手術。有一些功能性卵巢囊腫對月經周期有影響。
卵巢腫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的女性。青春期最常見的是畸胎瘤,並不是因懷孕而產生的,這種腫瘤常由脂肪細胞、毛發、骨頭,甚至牙齒組成。有時在妊娠初期會合並卵巢黃體囊腫,人工流產術後1~2個月囊腫會自行消失;若繼續妊娠,一般孕3個月左右囊腫也會逐漸消失;有些囊腫是由於卵泡成熟後不破裂而繼續生長形成,稱為濾泡囊腫,在一段時間後會自行消失。
絕經後的婦女發現卵巢腫瘤,一定要到醫院做詳細檢查,提防卵巢癌。
B超檢查是確定腫瘤大小、位置、性質的最好方式。CA125放射性免疫測定法在發現卵巢腫瘤後常常用來鑒別是否為卵巢癌,患卵巢癌的人中約80%的人CA125水平明顯升高。
生育年齡婦女剛發現的卵巢上的包塊通常不需要馬上治療,除非包塊太大或盆腔有炎症,如包塊在2個月經周期後依然存在,醫生會開藥抑製包塊生長。
如果卵巢包塊直徑大於6~8厘米,且性質不明或者囊腫發生蒂扭轉、破裂,可考慮手術切除。在切除囊腫時盡可能保留正常卵巢組織,但如果囊腫太大,就需要將卵巢切除。
(三)宮頸癌
宮頸是子宮的開口處,位於陰道的頂端。宮頸上皮細胞受雌激素的影響,在女性的不同生理周期發生不同變化。當宮頸上皮細胞受到損傷及某些外來致癌物質刺激後,可能會發生細胞分泌不良,這種細胞改變稱為癌前病變,經過一定時間(有時達10年)可變成局部的癌症,稱為原位癌。如果不治療,原位癌可逐漸侵犯宮頸的深層組織或其他器官(此時稱為浸潤癌),包括陰道、盆腔韌帶、膀胱、直腸,甚至經血液和淋巴播散到肺、肝、骨或其他器官。
在女性中宮頸癌的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並且在近幾年逐漸年輕化。這可能與宮頸組織受到HPV、HSV、CMV等病毒感染有關。性伴侶多、過早有性生活、再婚都有可能導致宮頸癌的發生。前妻有宮頸癌的男子再婚後可能使後一妻子也患有宮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