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架土鋼琴三個鋼琴家,那是窮爸爸創造的奇跡
作者:小波
2011年,電影《鋼的琴》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這部沒有大牌導演、明星的小成本電影,不但創造奇跡收獲了兩億票房,一上映便獲得了觀眾的一片叫好並一舉獲得第20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鋼的琴》特別影片獎等20多項國內外大獎。
江蘇徐州的王開羅身上演繹了一個比電影更精彩更傳奇的故事!酷愛音樂的他在自己受於條件無法實現音樂夢後,將夢想寄托在女兒身上。可女兒在一次偶然中聽到一首《鋼琴曲》便哭鬧著要彈鋼琴,當時整個家庭的月收入才60元,買一架鋼琴卻需要1200多元,需要一家節省10年。王開羅最終做出了一個令人不敢相信的決定:自己動手為女兒造一架鋼琴。一架鋼琴1萬多個精密零件,100多道工序,他一個連鋼琴是什麼樣子都沒見過的機械工人能實現嗎?不可思議的是,他不但成功了,而且做了兩架鋼琴,並將3個女兒培養成了鋼琴家!
音樂夢想在繼續!窮爸爸要為女兒手工造鋼琴
今年67歲的王開羅曾是江蘇省徐州市紅旭機械廠工人。年輕時,他是一個狂熱的音樂迷,笛子、口琴、二胡樣樣拿手。有一天,他在廣播中聽到了鋼琴曲,聲音將他一下子吸引住了。說不出原由,他覺得這種聲音能穿透人的心靈和感情。他很想在音樂上有所發展,1968年結婚,第二年生下女兒王曉雷後,他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將自己的音樂激情壓在心底。看著繈褓中的女兒,王開羅無數次說:“丫頭,我的夢想隻好讓你實現了,加油……”當時,一家人月收入才60元,隨著二女兒王曉婷和小女兒王曉芳相繼出生,經濟更是捉襟見肘。
令王開羅欣慰的是,女兒王曉蕾3歲時就表現得很有音樂天賦,而且經常求自己教她吹口琴,拉二胡。王曉蕾8歲的一個傍晚,他和女兒回家的路上,從路旁的窗戶裏傳出一種清脆悅耳的音樂。王曉蕾拉著爸爸的手,問:“爸,這是什麼聲音,真好聽。”王開羅知道,那是收音機裏傳出的曾經很吸引自己的《鋼琴曲》。他陪著女兒站在路邊半了半個多小時,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見女兒和自己一樣喜歡聽鋼琴,一心想培養女兒的王開羅想給女兒買鋼琴。他一打聽才知道鋼琴,最便宜的也要1200多元。1200多元!一家人得節省10年!到時女兒都大了。
讓王開羅想不到的是,王曉蕾卻從此愛上了聽鋼琴曲,每天晚上7點半到8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便會播放一些著名鋼琴家的曲子,每天放學後,王曉雷就拐到小巷深處聽聽收音機,8點後才回家。見女兒如此愛好聽鋼琴曲,王開羅馬上去買了一個收音機。
更令王開羅難過的是,1975年夏天,他檢查女兒日記時,有一則日記中寫道:“我很想學鋼琴,以前跟爸爸學會了吹口琴,拉二胡,但都沒有鋼琴好聽。可鋼琴太貴了,爸爸買不起,我不能向爸爸說,如果我說了,爸爸會很傷心的……”
看到女兒的日記,王開羅既欣慰又心痛。他欣慰女兒如此酷愛音樂,能圓自己未競的夢,心痛的是自己買不起鋼琴。王開羅很心疼,他想:鋼琴不也是由機械組成的嗎?我也是機械工,為什麼不做一台呢?他一把將女兒摟在懷裏,哽咽著說:“孩子,爸爸買不起鋼琴,可爸爸決定給你做一架鋼琴!”王曉蕾一躍而起,緊緊地抱住了他的脖子。聽說父親要做鋼琴,3個女兒都開心極了。
可鋼琴到底要怎麼做,王開羅一點底也沒有,跑去問懂鋼琴的人才發現,動手做鋼琴這個想法太瘋狂了——一架鋼琴有有10000多個零件,而且做鋼琴的材料也很難找。一個工人想自己動手做鋼琴,無異於夢想天開!
王開羅頭都大了。自己動手,能將鋼琴做成功嗎?那幾天,他一下班就怏怏不樂地坐著發呆。真能做出鋼琴嗎?可如果放棄這個夢想,他又不忍看著女兒每天去偷聽鋼琴。自己的夢想無法實現了,現在既然女兒如此愛音樂,自己就是吃最多的苦,也要好好培養女兒!想到這裏,他終於下定了決心。並且,他將決定告訴了妻子。沒想到妻子很支持他的決定,說:“造吧,如果需要花錢,我們一家人節省點就行了。”
經過打聽,王開羅得知徐州市的鋼琴很少。全市隻有市文化宮、歌舞團有幾架鋼琴。可這些地方,他連門都進不去。身邊有些親友得知他居然要造鋼琴,紛紛勸他說:“你就不要做夢了吧,鋼琴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子女學的嗎?是西方的貴族人才能學的!”可王開羅並不想放棄自己剛剛燃起的夢想。為了畫出鋼琴的圖紙,王開羅一有時間就往什麼文化宮、歌舞團跑,和管理鋼琴的人熟了,以和人家切磋音樂為名義,趁人不注意,一有機會就打開琴蓋,描畫圖紙。他一次拆一兩件,一次拆一兩件,一直忙活了1年多,他才照葫蘆畫瓢畫出鋼琴的草圖。草圖完成,王開羅長長地鬆了口氣,隻要有了圖紙,就有了眉目,自己一定要將鋼琴早點做出來,讓女兒彈上鋼琴!讓自己的音樂夢想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