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府衙時,已是未時時分,天已經完全黑了。府衙門口隻有一個士兵守著,見了郭大通道:“郭捕頭請進,李大人正在後書房等你。”
郭大通匆匆而入,穿過燈光昏暗的院落,來到後書房外。從窗口隱隱可見一個伏案工作的清瘦人影,郭大通遲疑了片刻,伸手輕輕叩門,邊聽裏麵人應道:“進來。”
郭大通輕輕推門而入,小心走到那人身邊,一時竟有些不知所措,那人正在伏案疾書,頭也不抬的道:“郭捕頭,你來了。”
郭大通抱拳道:“屬下郭大通,見過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直起身,轉過頭來。這是一張清瘦冷峻的麵孔,嘴角兩道皺紋極深,如同刀刻一般,眼中布滿了血絲,帶著深深的倦意,看上去也不過四十來歲,頭發卻早已花白。
這人正是崇州知府李道元。這位李大人在郭大通眼裏簡直是個半人半神的怪物,郭大通曾親眼見他為了一樁公務,三天三夜都不合眼,也曾見他三日之內,將一樁拖延數年之久的無頭公案處理得井井有條。總之在這個人麵前,郭大通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氣都要短三分。郭大通恭恭敬敬將條陳和具案一並呈上,道:“李大人,今日西門外王璟之女王秀英死在家中,經屬下帶人勘驗查實,王秀英素有心病,她是急病發作而亡。案卷都在這裏,敬請大人核實。”
李道元接過案卷,細細閱讀。郭大通低著頭,聽李道元翻閱案卷的聲音,心裏便是一跳。也不知過了多久,卻聽李道元放下案卷,緩緩道:“郭捕頭,我急招你來,就是急於了解這起案子。你倒麻利,短短一日便將案子破了。”
郭大通脖子一縮,忙道:“請大人指點。”
李道元道:“我有幾個問題要問你,第一,你說王秀英患有心病,有何為證,為何又在昨夜突發心病?其二,你說王秀英閨房門窗俱完好,並無外人闖入的痕跡,既無現場繪圖,又無勘驗筆錄,如何憑你一句話便算數了?第三,你說王宅內外俱未發現可疑之處,你可詢問過王家的家丁傭仆,還有王家周圍的那一幫閑人?其外其餘疑點也是多多,你如何能倉促下此論斷,了結此案?”
郭大通滿頭大汗,連聲道:“大人教訓的是,屬下辦案不周,請大人責罰!”
李道元看他一眼,道:“我再來問你,你身上的衣裳來自何處?”
郭大通一怔,囁嚅道:“這個..”
李道元又問:“你吃的高粱粟米,有來自哪裏?”郭大通突然福至心靈,應道:“都來自百姓所賜。”
李道元點點頭道:“不錯,我等在朝為官的人,一簞一食都取自天下百姓,百姓便是衣食父母。我等所作所為,首先要對得起天下百姓,其次才是報效天子,報效國家。尤其是人命大事,更需慎之又慎,決不可輕忽,不然何顏麵對鄉親父老,麵對天下人?”
李道元說這番話時語氣平淡,郭大通卻聽得臉紅筋漲,連連作揖道:“屬下錯了,錯了!”
李道元點點頭,道:“郭捕頭,我何嚐不知你查案辛苦,不過既然職責在我,又豈能推辭。你再去將案子詳查,報來我看。”
說罷他又俯下身去閱讀公文,片刻抬起頭來,卻見郭大通還站在那裏,微感奇怪,道:“你怎的不去?”
郭大通小心翼翼的道:“大人,屬下有一句話,不知該說不該說?”
李道元點點頭道:“在我麵前,無話不可說。”
郭大通道:“大人為國為民,令人欽佩萬分,屬下無能,不能替大人分憂,實在慚愧萬分。隻是大人如此操勞,隻恐身體承受不了,還請大人多加休息。若是大人..”
李道元久久的看著他,並不言語,目光也不如何銳利,卻像一把鐵錘,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郭大通心中一寒,低下頭去。
良久,李道元歎道:“我何嚐不想休息,隻是我大宋外有強敵,內有國賊,危如累卵,我等如履薄冰,哪裏敢鬆懈半分。你去罷,我還要寫一封給朝廷的奏報。”
郭大通忙答應了,小步趨出。走出府衙才長長鬆了口氣,冷風一吹,忽覺背心冰涼,原來早已汗濕重衫了。
小說首發,歡迎讀者登錄閱讀孤城風雲最新章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