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我回來了(1 / 2)

造物者在造物的時候,似乎總是要為地球上的生物有所考慮,有天就要有地,有太陽就要有月亮,有男人就要有女人;有高山就有河穀,有波濤洶湧的大海,就有安靜的避風港。

廣東雷州海康縣烏石鎮有一座海拔僅88米的小山,它叫房參嶺,房參嶺的南麵有一個天然的港口叫烏石港,港口南麵的天成台像一隻天鵝的頭將烏石港攔在北邊,使烏石港與南海隔開,隻在東邊留下一個很小的缺口供海水和漁船商船出入。

因此,烏石港也就成了一個良好的避風港,她搭救了多少漁民和商人的性命,隻有烏石港自己知道。

烏石港成港於明朝洪武年間,因海邊布滿烏黑發亮、形狀各異的巨石,故而得“烏石”這個名字。

從明朝洪武年間成港開始,烏石港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十八世紀末,已經成為雷州府海康縣西南部最大的貨物集散中心和對外貿易港口。

由烏石港通過海路,北上可達廉州、欽州和防城港;向西可達斜陽島、潿洲島以及安南的海防、占城、順化等地;向南可至海南島的海口、瓊州、詹州等;經過瓊州海峽,向東可至雷城、硵洲島、廣州灣、上下川島、崖門、新會、香港澳門以及廣州等地。

發達的海上交通和豐富的漁業和鹽業資源使得商賈們乘著商船紛至遝來,烏石港的客船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夜晚,烏石港的港灣裏停泊著忙碌了一天的商船和漁船。

岸上,除了烏石港本地人開辦的店鋪、鹽廠外,外地商人也紛紛前來設點經營。

有當鋪、藥材鋪、糧食店、鹽業鋪、油料鋪、蘇杭鋪、百貨店、煙酒店、漁業船具店等大小商埠三四百家,除此之外,還設有賭場和下等妓院,供旅客和商販們消遣的地方,真可謂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所以,烏石港不僅彙集了一大批的富商豪紳,也滋生和糜集了一批無賴、地痞和流氓。

特別是經營糧食和鹽業的老板,他們跟官府勾結,趁著災荒大發橫財。

每當遇到災荒,官商互相勾結,欺行霸市,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大發不義之才,使得百姓雪上加霜,民怨沸騰。

官們的眼睛都被金錢和利益蒙住了,他們是不會去思考百姓們的死活的,官們不知道,他們這是在玩火!他們不知道玩火自焚的道理,也一定沒有理解什麼叫“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複舟”。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們要靠官們過上安穩的日子是絕對不可能的了,百姓們隻能靠自己尋找出路。

……

1795年深秋的一個夜晚,烏石港按照慣例迎接了她的最後一批漁民歸航,靜靜的躺在深秋的港灣裏,商鋪和漁家還零星的亮著微弱的燈光,賭場和妓院卻熱鬧非凡,隨著黑夜的來臨,正是賭場和妓院即將進入高潮的時候,喜歡夜生活的人們在盡情地娛樂。

勞累了一天的漁民們漸漸進入了夢鄉,誰也沒有去留意那悄悄尾隨著最後一班漁船而來的近五十艘的快船。

當確認烏石港已經進入夜生活後,這五十艘快船悄悄的進入烏石港東邊的缺口,停靠在烏石村邊,快船們緊緊的靠在一起,好似永不分開的好兄弟。

其中的一艘快船上亮起了燈,一位身材魁梧皮膚黝黑的漢子站在船頭上,看那漢子的身高足有八尺有餘,體重不少於百六十斤,燈光照出的影子很長很大,大片的沙灘被漢子的身影遮住。他眺望著岸上的烏石村和烏石港。

烏石村,是他的家,從十五年前離家開始算,他已經足足有十五個年頭沒有回家了。

他這次回來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辦,他知道烏石村的漁民人們在官府和富商豪紳們的欺壓下,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所以他這次回來要為窮人們尋找出路。

窮人們過的是黑暗的日子,所以隻能在黑夜裏尋找光明。

這位漢子凝視了一會烏石村,又轉向烏石港看了一眼,雙拳攢的格格直響,那氣勢似乎要把黑暗的社會捏得粉碎。

“傳各位舵主到我這裏來一下”。是那漢子的聲音,那漢子說完一大步便上了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