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5月,在中國北京的圓明園。一場別開生麵的集體婚禮正在籌劃之中。
圓明園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澱,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占地350公頃(5200餘畝),其中水麵麵積約140公頃(2100畝),有園林風景百餘處,建築麵積逾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
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吸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各殿堂內裝飾有難以計數的紫檀木家具,陳列有許多國內外稀世文物。園中文源閣是全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藏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薈要》等珍貴圖書。
圓明園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
在圓明園舉行婚禮,是劉凱峰大帝在征詢沈婉秋想法時的神來之筆。
的確,按照原本的曆史,在1860年10月18日和19日,這一世界名園慘遭英法聯軍野蠻的劫掠焚毀。
英國侵略軍頭目額爾金·格蘭特派馬隊約四千人,連續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晝夜不熄,園內千百座殿閣亭榭化為劫灰。
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城,京城內外秩序大亂。八旗禁軍勾結地痞惡霸,乘機搶掠圓明園,推倒殘存建築、拆運木料磚瓦、砍伐古樹名木。曆時數月,原幸存的經同治、光緒兩朝修繕、拆蓋的百餘座數百間園林建築,均遭徹底毀滅,大小樹木砍伐殆盡。幸存者僅有綺春園宮門、朝房、福緣門、運料門門樓及正覺寺幾座屋宇。
經曆了無數次毀滅和劫掠,一代名園最終淪為一片廢墟。
而太平洋艦隊的到來改變了原本的曆史軌跡,也讓圓明園這座集地域規模、營造技藝、建築景群、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於一身的大型皇家宮苑和皇家博物館免遭塗炭!
集體婚禮的新人,男主角分別為劉凱峰、林斌、徐瑞、胡澤義、龍彪、李雲飛、楚良、方東升、張曉鬆、孟從龍、劉曉明、胡楊、吳波、華飛龍、華飛虎、孫興、許開山、孫躍喜、馬小東、陳平和吳大洪等原太平洋艦隊官兵共計三十八人,以江偉良院長居首的中華帝國科學院和中華帝國社會科學院的院士團隊共計五十人。加上婚禮的全體女主角,新人總共是八十八對,一百七十六人,確實算得上古往今來一次規模宏大的君臣共聚的婚禮盛會了。
全程的安全保衛工作交由特戰一大隊全權負責。
負責集體婚禮策劃方案的是“北京秋韻婚慶公司”,公司總經理為台灣時期的老人——卓杞篤。公司從5月初的時候開始著手,經過公司員工近一個月的創作預演,全程細節已經敲定,就等6月2日的正式婚禮時間了。
圓明園內大量的珍貴文物均已提前運往博物館,在采取安保措施的技術手段後妥善放置。
各處景點在5月間顯得熱鬧非凡,有的在進行歌舞雜技等表演類節目的彩排,有的在對通電線路、燈具、通訊線路、固定電話、監控線路和監控設備進行鋪設和接駁,有的在預定地點安裝不同方位的攝像機,還有的則對各處景點裝飾點綴諸如絲綢、布標、氣球、喜慶貼紙等。
1842年6月2日清晨,北京市西郊的海澱區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通往圓明園的寬闊柏油路兩旁,早早的就站滿了圍觀的百姓,人群自覺的站在執勤警察拉起的警戒線外翹首以待,不時與附近的熟人興奮但又小聲的交談著。
八十八對新人啊!這八十八對新人的男主角可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救星和各界翹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