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新編遠征阿爾及利亞艦隊(1 / 2)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彙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及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崛起的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國家的衝擊,於19世紀初趨於末落。希臘在1821年發生獨立戰爭,並於1829年宣布獨立。1827年,英國、法國及俄國的聯合海軍於納瓦裏諾海戰(BattleofNavarino)擊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海軍。在此後的1832年7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簽訂君士坦丁堡條約,承認希臘的獨立地位。這一事件與1830年法國占領阿爾及利亞一起被視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分崩析離的開端。帝國內非土耳其裔人聚居的地區,尤其是歐洲,都各自展開獨立運動。帝國在前線失去不少領土,中央政府的衰弱導致管治不穩,帝國在坦誌麥特時期試圖對帝國進行改革及重組,又須應對外國的入侵,帝國獨力難支。

1839年7月2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第三十任蘇丹馬哈茂德二世死於肺結核,其子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1823年4月23/25日-1861年6月25日,)繼承父位登基,是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第三十一任蘇丹。

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上台後,一心想重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雄風,打敗法國侵略軍,為父報仇,收複被侵占的阿爾及利亞等領土,繼承父蘇丹馬哈茂德二世未完成的事業——坦誌麥特改革。

坦誌麥特時期,意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改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段改革期。該時期始於1839年,終於1876年第一次憲政時期開始。1839年,馬哈茂德二世頒布坦誌麥特哈特-艾·沙裏夫(Hatt-??erif)法令,開始將土耳其現代化,直接帶來的影響涉及歐式服裝、武器、農業及工業改革、建築、教育、法律、典章製度及土地改革。坦誌麥特時期一係列的憲政改革包括建立現代化軍隊、改革銀行係統,以現代工廠取代同業公會。坦誌麥特改革時期的特征是:政府嚐試各種不同手段,試圖促成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現代化,以抗衡境內的國族主義運動和境外列強,保衛帝國領土完整。在帝國多元民族的背景下,改革提倡奧斯曼主義,試圖遏製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境內的國族主義風潮。通過增強公民自由權與帝國內的平等權,改革試圖把非穆斯林或非土耳其人更徹底地整合進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社會中來。

雖然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改革的決心很大,但麵對英、法、俄等國列強時依然是一敗塗地!不得已效仿墨西哥共和國的做法,轉而向中華帝國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