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之丘,至今國內外史學界仍然無法確定的一個地方,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可見小黃帝的名是他到了這個新的地方才取的。小黃帝和他們的村裏人終於在這天下午終於從現在陝西省黃陵縣的橋山趕到了這裏。這裏所指的就是軒轅之丘,即部分史學家所指的當今河南省太康縣的軒轅崗一帶。如此的長途跋涉,部族死傷慘重,確實非常的不容易。其難度恐怕和紅軍的萬裏長征差不多。至於究竟是哪一天的下午,鑒於可以作為考證的資料近乎等於零,作者也隻能語焉不詳。總之,他們終於順利地到達目的地。《史記》還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嗬嗬,那麼我們的小黃帝將在這裏有一段愛情故事呢,可見這軒轅之丘對他個人來講,其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其他地方,這是毫無疑問的。
傳說中的軒轅之丘,位於河南周口太康縣渦河邊的某個地方,這渦河屬於黃泛區,曆史上黃河每隔若幹年就會在這裏肆虐改道,給當地人民造成很大的損失。但同時,這裏也是個豐腴之地。據《太康縣誌》記載,“太康自古以來,屬中州名邑,人傑地靈,物產豐富,不但男輩多出英賢能臣,而且女流也有貴為後妃。縱觀中國曆史,太康籍淑女之中出現了五位皇後、一位貴妃、二位王妃。”當然,還有著名的太康酒,傳說中中國最早的釀酒之地。據作者了解,古人釀酒是為了更好地與天神溝通,人喝酒喝醉之後出現幻覺,就會認為自己會遇到神,但是神誌清醒卻不會,要有也隻能是活見鬼。
渦河,是淮河的一個支流,曆來是豫、皖間水運要道。曆史上屢受黃河決口泛濫之害,古人稱“水不逾渦”。這裏河溝相鄰,相互串流,受淤阻塞,葦草叢生。然而,在小黃帝時代,這裏卻是水草肥美,土地豐腴之地,原始森林覆蓋倒是沒有橋山多,隻有一些矮小灌木林,這對人們大規模“刀耕火種”的開墾土地,逐步擺脫漁獵的落後狀態倒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小黃帝一來到這裏就喜歡上了,他顧不得長途跋涉的勞累,等把他媽媽附寶招呼坐下安頓好休息後,就來找他的老朋友二小子,還有他的老師項先生。先生說等到了這裏,大家就在一起碰個頭。
附寶躺在樹蔭下的幹草堆中,這裏很安全,野獸們再也無法靠近她。附寶累了,很累了,她很快就睡著了,和狼群通宵搏鬥,又受到那來路不明的白色巨蟒的驚嚇,再加上受傷流血過多,使她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然而此時,她的丈夫,還有她的兒子,都不在她的身邊,為了整個部族的明天,他們不得不繼續堅持下去。
少典再一次自己地和村長一道查看了新村址的環境,流入渦河的一條小溪把這裏和四周完全隔絕開了,省去了組織人力挖掘壕溝的巨大人工。這一點對於搬遷途中已經損兵折將的小黃帝部族來說是最關鍵的,眼下要做的就是組織人馬用石斧砍伐樹木,修建原始的城牆和城垛,方法前麵已經有所交代。當他們把所有的事情交代下去之後,他們很滿意。
小黃帝如約而至,項先生嗬嗬笑著迎接他的愛徒向他跑過來。他這一路上也沒有少吃苦,雖說他沒有親自披掛上陣和狼群拚命,但是他也在為部族的安危而擔心。
“先生,先生好。”
“哦,^_^,你來了,你媽媽好些點沒有哇?”項先生一把把他拉到跟前,使勁地摸了摸他的小腦瓜。
“我媽在休息呢,她的傷沒有大礙,不打緊。”小黃帝偷偷地揩拭眼角的淚痕,順帶擦了擦額頭,作出擦汗的樣子去掩飾,自然騙過了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