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磊和趙弘兒離去之後,崇禎又開始覺得非常無聊,帝王獨在深宮大院,也確實是有一些孤獨寂寞。
這是人之本性。
人生就像是一個舞台,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批客人的離去,便意味著另一批客人的到來。這是規律,鐵打不動的規律,從古至今,從來如此。
此時魏忠賢已經把宴請之事,辦的妥妥帖帖,要說魏忠賢在辦事效率上麵,那確實是有一手,隻可惜,這個人怎麼看怎麼令人討厭,雖然如此但是不能否認其個人能力。
一個能夠為朝廷籌錢的人,在許多方麵的不足,是可以掩蓋的。
皇太極終於按捺不住,摩拳擦掌,想要躍躍欲試,女真起家於東北,必然會依賴於東北,東北是他們的根,是女真的大本營。
這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軍事行動被稱之為己巳之變又稱後金攻明京畿之戰。
擺在建奴麵前的卻是一道又一道屏障,關寧錦防線,因為皇太極苦攻關寧錦防線卻一直沒有效果,隻能放棄。
而這條防線正是大將袁崇煥所鎮守的,它如一道鐵龍一般牢牢的嵌在東北,使得女真建奴的軍隊無法前行。
喜峰口,皇太極早就盯上這個地方了。
喜峰口位於現在的遷西縣與寬城縣接壤處,是燕山山脈東段的隘口,古稱盧龍塞,路通南北。
喜峰口,在明代時辟為兀良哈三衛入貢的貢道,除了它的地理位置外,很重要一個條件就是關口壯觀,可屯重兵。
以往每次外夷入貢,戍官要陳列陣容,名為迎接,實為鎮懾。
而且,喜峰口關有可容萬人的來遠樓,入貢的人馬進京,守官還要派兵向京城護送。
對於老老實實臣服朝廷部落,朝廷還要不定期的頒賞,頒賞儀式也很鄭重。
凡是貢道,多有雙方互市交易。這樣一些關係朝廷尊嚴的重大活動,喜峰口是常有的。
雖然皇太極被崇禎稱之為建奴,但有大誌向的皇太極也想著成為正統,不想一輩子龜縮在東北,怎麼辦呢?隻能硬著頭皮往南幹!
正所謂家有長子,明與後金就像一個家族中的兩個有繼承權的兒子,都想得到全麵掌控這個家族的權力。
而對於迅速崛起的後金,明朝一直在試圖用各種手段將其消滅;
而對於近在咫尺的強大帝國——明,後金也不斷的予以進攻,希望削弱這個危及自身生存的王朝。出於這種心理,英明神武的皇太極自然也要繼續努爾哈赤未完成的事業,子承父業沒毛病。
但是,皇太極在進攻大明的時候遇到了許多困難,屢次在寧錦防線上吃虧的皇太極雖然急的上竄下跳,卻拿袁崇煥一點辦法也沒有。
袁崇煥不死,皇太極便睡不著,更不能安心,故此在皇太極心中最最大的障礙不是崇禎而是袁崇煥,隻要關寧錦防線一旦被掘開,就像是大堤被掘開了一個口子一般,接下來的事情就會按照皇太極所設想的那樣進行。
皇太極知道不能戰而勝之,故此隻能運用謀略。
皇太極不再與袁崇煥在寧錦一帶糾纏,皇太極親率10萬大軍繞過袁崇煥的防區,越過克什克騰旗一帶。終於進入了蒙古大草原,在他北麵不遠處是與北京休戚相關的喜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