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與廢話
自由談
作者:樊星
“要誠實!不許撒謊!”是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嚴格家規。那個“狼來啦”的故事家喻戶曉,就是“要誠實!不許撒謊”的最具有威懾力的佐證:撒謊,就可能失信於人,甚至喪命。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在這麼要求孩子時捫心自問過:這樣的家規代代相傳,自己是否始終如一地做到了?如果自己有過不得不撒謊的經曆,是從哪裏開始又是為什麼撒謊的?為什麼我們的社會倡導“誠信”、“坦誠相見”、“肝膽相照”、“一言為定”、“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可實際上,我們生活中的謊言也有增無減?言行不一、出爾反爾、自欺欺人、爾虞我詐、欺上瞞下、招搖撞騙的人品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許多社會矛盾,早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可到頭來卻為什麼根除不了?
美國學者A·H·斯密斯就曾經指出:“中國人的善於撒謊是無可諱言的……中國人的愛撒謊,倒並不是因為根本喜歡撒謊,乃是因為撒謊有好處,這種好處非撒謊得不到。”(《中國人的特質》)魯迅則認為:中國人喜歡“瞞和騙”,是因為“不敢正視各方麵”。(《墳·論睜了眼看》)都可謂一針見血。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有善意的“謊言”。那些為了不讓親人擔憂,隱瞞自己病痛的“謊言”;那些為了讓親人在外地工作安心,獨自承擔起家庭重負的“謊言”;那些遭遇了情感或事業的挫折,自己吞下苦果,卻安慰親友“沒事”的“謊言”……這些,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也感人至深。在這樣的“謊言”中,體現出做人的骨氣、敢於擔當的責任、堅強不屈的美德。
也許,還有那些無傷大雅的謊言。例如學生為逃課編造的小小謊言;人們為推掉一些不感興趣的應酬隨口說出的謊言;還有一些喜歡吹牛的人們在聊天中為了滿足莫名其妙的虛榮心而杜撰出攀龍附鳳的謊言,就像阿Q那句“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一樣。不過,像《孟子》中那段“齊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卻揭露了一個喜歡吹牛說謊、背地裏卻蠅營狗苟的變態靈魂。他自吹結交有權有勢者的謊言一旦被妻子戳穿,其實就在傷害了妻妾自尊的同時也使自己顏麵掃地,可謂得不償失、有傷大雅吧。
善意的“謊言”也好,無傷大雅的謊言也罷,它們與那些坑人的謊言,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可怕的正是另一種謊言——居心叵測、損人利己、損公肥私、陰險狡詐的謊言。例如處世上“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的規矩,看似無傷大雅,卻開了文過飾非、諱疾忌醫的壞頭,結果是謬種誤傳、害人不淺。更有日常生活中為了騙錢而苦心策劃的“紙變錢”、“水變油”、“神醫治絕症”、“天上掉餡餅”等等謊言,以及那些唯恐天下不亂、蠱惑人心、撥弄是非的種種“謠言”,坑蒙拐騙、愚弄百姓,已是眾矢之的。最可怕的是那些冠冕堂皇的政治謊言——例如官場上“報喜不報憂”的傳統就源遠流長,多年來“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的說法盡人皆知,結果騙得了一時,卻遺禍無窮。從“大躍進”到“文革”的曆次災難中,爭相“放衛星”、“表忠心”、吹破天的謊言一直是為大饑荒、大動亂鳴鑼開道的先鋒。更有甚者,如曆史上的趙高那樣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橫行霸道,大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攪得政壇一團漆黑、血雨腥風;或者像“文革”中不脛而走的所謂“政治鬥爭三原則”(一是“政治鬥爭無誠實可言”;二是“謠言重複三遍就是真理”;三是“善於引導對手犯錯誤”),在“造神”的“紅海洋”之外散布政治鬥爭的“厚黑學”,也害了多少人!許多老實人在“文革”中飽嚐因為單純而上當受騙的苦果。又有多少政治騙子因為實踐所謂“政治鬥爭三原則”也身敗名裂!至於明明是危機四伏,卻偏要說“形勢大好”,明明是勾心鬥角,卻偏要說成“空前團結”,這樣的虛假宣傳欺世惑眾,直接導致了民心盡失、信任危機,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真可謂:謊言是騙子的墓誌銘。
如此看來,最可怕的,是打著冠冕堂皇的旗號愚弄民眾的政治騙局。而那些政治騙局其實深深植根在中國政治文化的土壤中。
中國自古多宮鬥。在帝王與權臣、權臣與閹黨、後宮與後宮、太子與諸王之間,爆發過多少奪權與反奪權的流血鬥爭!從劉邦殺功臣到朱元璋殺功臣,從玄武門之變到杯酒釋兵權、燭光斧影……其間有多少陰謀詭計,多少無恥謊言。而《三國演義》中刻畫曹操的奸詐、劉備借荊州卻有借無還,也都寫出了帝王的言而無信。《水滸傳》中高俅父子設計陷害林衝,則是權臣誣陷無辜的典型縮影。而《紅樓夢》中王熙鳳弄權鐵檻寺、毒設相思局、使用移花接木之計成就“金玉良緣”,犧牲“木石前盟”等等故事,都是多少中國“弄權”悲劇的縮影!(此外,《西遊記》中妖怪化作美女欺騙唐僧師徒的情節模式,不也正是妖魔鬼怪橫行霸道的寫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