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這篇文字之前,我在Google上輸入“路怒症”三個字,找到了]8]萬個相關網頁,換成“駕趣”二字,相關的網頁數變成了326萬。如此結果,讓我長舒了一口氣。還好,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樂趣還是多於憤怒。
思緒回到17年前的]993年,當時中央電視台經濟部策劃了一部關於汽車的電視係列節目叫《汽車中國》,記者長江在節目中探討了“轎車該不該進入家庭?”、“20世紀末、21世紀初世界最大的汽車買主會是中國嗎?”等一些汽車與國家、與百姓關係的問題。對當時的社會和中國人來說,這個節目幾乎是一次汽車啟蒙。也大概從那時起,才有人做起汽車夢。盡管經濟危機,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1350萬輛,首次成為世界第一,我們真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車買家。十幾年前的夢,今天終於變成了現實。中國在跑步進入汽車社會,汽車在跑步進入中國百姓的家庭。
不過,伴隨汽車社會一同到來的不愉快也開始走入我們的生活,除了廣受關注的環境汙染和城市交通擁堵,一項涉及到每個開車人的問題卻並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它就是路怒。
“路怒”(roadrage)一詞被收入新版牛津詞語大辭典,用以形容在交通阻塞情況下開車壓力與挫折所導致的憤怒情緒。2006年,上海心潮心理谘詢中心也做過一份問卷調查,發現中國司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高達59.8%。其中長途汽車司機心理障礙發生率高達80%,私家車主則為44.4%。而據《搜狐網》2008年的網絡調查(9620個樣本),60,72%的參與者患有路怒症。很多網友坦言自己一開上車就像換了個人,心情煩躁,容易發脾氣,甚至會情緒失控。還有人自嘲:不開車是文明人,開上車變野蠻人。最令人遺憾的是,所有參與調查的人都並未意識到已經患上了心理疾病。
那麼該如何消除路怒呢?心理專家給出了建議:永遠不要帶著憤怒上路。我倒覺得學會享受駕駛樂趣可能是一個不錯的辦法。設想假如大多數人都能從駕駛汽車中找到樂趣,把與車共度的時間都變成放鬆歡樂的時光的時候,我們難道還會因開車而生氣或者憤怒嗎?
這讓我聯想起了《汽車與運動》年度駕趣車評選。過去,我們更多地是從機械的角度來看待和評價一款汽車的價值,比如“運動指數測試”。而後,我們發現應該將中國汽車市場的現實發展狀況考慮到評選中來,推出了“價值”標準。再後來,從駕駛者人機工程學的角度評選又創立了“駕馭度”標準。
當我在編輯第二屆年度駕趣車評選專題報道時,回顧這三個指標的由來和發展,猛然發現這實際上是一個從物質到人文升華的過程。其實汽車從發明之日起,對於人類來說它就不僅是一種創造便捷交通的方式,更是掌控自由生活的象征。駕趣車,不僅是對一輛汽車性能的評判,更是對其能否給予人精神快樂的能力評判。駕趣車評選的價值,不僅是可以幫助更多消費者從紛雜的產品中找到那些真正能提供駕趣的車型,更是可以讓更多的中國車主和即將步入汽車生活的人們,享受駕趣,遠離路怒,過上快樂、健康的汽車生活。
2010年度駕趣車!有駕趣,無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