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暴雪過後,北京的車流量頓時回到的20年前的水平。是車子承受不了低溫?還是路麵極端惡劣?都不是。往日裏被我們忽略了的輪胎才是最關鍵的因素。如果我們能明智地換上一套“冬季輪胎”,你會發現雪中行駛也是一種快意的事情。
德國馬牌冬季輪胎
測試日期:2010年1月9日。天氣:小雪,溫度-10℃。地點:冰麵,覆蓋有積雪。測試車:寶馬130i。測試輪胎:德國馬牌(Continental)ContivikingContact 5,非對稱花紋,飛單導向,區分內外側,高性冰雪輪胎:德國馬牌(Continental)ContiWinterContact TS 810S,非對稱花紋,飛單導向,區分內外側,高性能冬季輪胎。
在認識冬季輪胎之前,不妨先讓我們了解一下輪胎在濕滑路麵容易打滑的根本原因。
最直接的就是摩擦力太小,一般濕路的摩擦力僅為良好幹燥路麵的60%,而對積雪路麵來說,被壓實前後的摩擦力僅為40%與30%。倘若路麵結冰,粗糙與光滑冰麵的摩擦力低至25%和20%,也就是說製動距離要延長四至五倍。如果冰麵極度平滑,摩擦力更是僅有12%左右。
除摩擦係數降低外,輪胎行駛在冰麵上時,由於壓力和胎溫等作用,冰麵還會輕微融化,進而在輪胎與冰麵間形成水膜,更加濕滑。
如果雪天使用全天候或夏季輪胎,雪會被壓入花紋溝形成雪柱,隨著輪胎的滾動,脆弱的雪柱被切斷,無法提供向前的驅動力。而且低溫會讓胎麵變硬,降低對路麵的貼附性,打滑也就難以避免。由此可見,隻要氣溫很低(一般低於7℃),我們就完全應該選擇冬季輪胎以保行駛安全。
馬牌:在冰雪上玩操控
麵對這麼惡劣的路況能夠安全行駛、減少打滑對很多人來說就已經是謝天謝地的事情了,誰還敢奢望去玩操控呢?其實,那是你沒有選擇一套足夠出色的冬季輪胎!以高性能輪胎擅長的德國馬牌,在冬季輪胎領域同樣技高一籌。在歐洲仍然使用防滑釘輪胎的時候,它就與米其林分別推出了各自的鋸齒狀胎麵的冬季花紋輪胎,引領了冬季輪胎的設計潮流。
從馬牌提供的中文版產品手冊上看,旗下冬季輪胎分為冰雪輪胎,冬季輪胎和SUV輪胎。肉眼可見的針對性設計主要體現在花紋塊上,大量的刀槽增加了接地麵積,同時它們還具有毛細作用,可以像樹葉的脈絡一樣,吸收冰層表麵的水膜讓胎麵牢牢抓住地麵。此外比夏季和全天候輪胎更多的橫向花紋像刀子一樣,在直行時不停地“剮削”地麵不僅清除積雪,而且更能增強抓地力。
根據馬牌內部的測試,夏季輪胎在5℃濕地上的100km/h~0製動距離為69m,而冬季輪胎隻要65m,減少了足足一個車身的距離,而在更惡劣的雪地上,夏季輪胎50km/h~0的製動距離更足足超過冬季輪胎(31m)一倍之多,達到62m。要想在冰雪上玩操控,沒有馬牌冬季輪胎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