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觀念中,普遍認為:男人比較重事業,女人則比較重家庭。這可能和我國經曆了數千年的封建社會有關,在封建社會裏婦女根本就沒有地位,要想經營事業談何容易。而如今的社會早就破除了封建製度,男女平等了,在社會中的分工也正趨於平等。因此,重家庭的男性企業老總也很常見,同樣重事業的女強人也屢見不鮮。其實,男人重事業、女人重家庭本就無可厚非,隻要能找到二者的平衡點,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可以獲得家庭、事業的雙豐獲,而隻有這樣才是人生的至高幸福。
一位作家說:“‘家庭’這個詞包含著許多內容,它可以喚醒我們心中最美好的情感,不僅僅是給予你‘家庭’的親人們才會使你感到親切,而且從小居住地周圍的小山、岩石、小溪也會使人迷戀。彈起悠揚的豎琴,唱起‘家,甜蜜的家’,這是多麼自然而然的感覺。”16世紀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者馬丁·路德在談及他的妻子時,飽含感情地說:“隻要和她在一起,即便再怎麼清貧,我也甘之如飴;如果失去她的話,萬貫家財對我也毫無意義。”
也有一些男人從來沒有結過婚,而且按通常的標準來衡量,他們的事業是成功的。但是,那些了解他們或者詳細閱讀過他們資料的人會感到,這樣的人生盡管成功卻算不上完整。有智慧的男人是懂得珍惜家庭的,正如下麵故事中所要提到的男人,他雖然隻是個普通的男人,沒有取得過什麼驚天動地的成就,但他懂得珍愛家庭,他是個真正幸福的人。
他和他的妻子相識在一個宴會上,那時她年輕美麗,身邊有很多的追求者,而他卻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因此,當宴會結束,他邀請她一塊去喝咖啡的時候,她很吃驚,然而,出於禮貌,她還是答應了。
坐在咖啡館裏,兩個人之間的氣氛很是尷尬,沒有什麼話題,她隻想盡快結束,好回去。但是當小姐把咖啡端上來的時候,他卻突然說: “麻煩你拿點鹽過來,我喝咖啡習慣放點鹽。”當時,她愣了,小姐也愣了,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以至於他的臉都紅了。
小姐把鹽拿過來了,他放了點進去,慢慢地喝著。她是好奇心很重的女子,於是很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要加鹽呢?”
他沉默了一會,很慢的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小時候,我家住在海邊,我老是在海裏泡著,海浪打過來,海水湧進嘴裏又苦又鹹。現在,很久沒回家了,咖啡裏加鹽,就算是想家的一種表現吧,以把距離拉近點。”
她突然被打動了。因為,這是她第一次聽到男人在她麵前說想家。她認為,想家的男人必定是顧家的男人,而顧家的男人必定是愛家的男人。她忽然有一種傾訴的欲望,跟他說起了她遠在千裏之外的故鄉,冷冰冰的氣氛漸漸地變得融洽起來,兩個人聊了很久,並且,她沒有拒絕他送她回家。
再以後,兩個人頻繁約會,她發現他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男人,大度、細心、體貼,符合她所欣賞的優秀男人應該具有的全部特性。她暗自慶幸,幸虧當時的禮貌,才沒有和他擦肩而過。她帶他去遍了城裏的每家咖啡館,每次都是她說:“請拿些鹽來好嗎?我的朋友喜歡咖啡裏加鹽。”再後來,就像童話書裏所寫的那樣,“王子和公主結婚了。”而且他也憑借著自己的學曆和能力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就,但他卻從來沒有忘記他的家庭,沒有忘記和妻子攜手共享幸福。他們也確實過得很幸福,而且一過就是40多年,直到他得絕症去世。
故事似乎要結束了,如果沒有那封信的話。
那封信是他臨終前寫的,寫給她的:
“原諒我一直都欺騙了你,還記得第一次請你喝咖啡嗎?當時氣氛差極了,我很難受,也很緊張,不知怎麼想的,竟然對小姐說拿些鹽來,其實我是不加鹽的,當時既然說出來了,隻好將錯就錯了。沒想到竟然引起了你的好奇心,這一下,讓我喝了半輩子的加鹽咖啡。有好多次,我都想告訴你,可又怕你會生氣,更怕你會因此離開我。”
“現在我終於不怕了,因為我就要死了,死人總是很容易被原諒的,對不對?今生我們建立家庭是我最大的幸福,如果有來生,我還希望能娶到你,隻是,我可不想再喝加鹽的咖啡了,咖啡裏加鹽,你不知道那味道有多難喝。咖啡裏加鹽,我當時是怎麼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