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幸福守則之四:別把男人拴在腰帶上 (1)(1 / 3)

猜疑,就是無中生有地起疑心,對人對事不放心加小心。在家庭生活中,如果有了猜疑之心,對待配偶,看待事物,就不能從客觀實際出發,進行合乎邏輯的判斷、推理,而且憑借一點表麵現象,主觀臆斷,隨意誇大,進而扭曲事實,得出一個不切實際的結論,或者先入為主,先設框框,然後察言觀色,甚至無中生有,把幻覺當真,把一些毫無關係的現象也當作事實材料,生拉硬拽來當作證據。

猜疑會使家庭中本來小小的疙瘩發展成長期的不和。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家庭因為猜疑而變得爭吵不斷或行同陌路,甚至導致解體。因此,要想使家庭幸福,夫妻之間就必須停止猜疑。

凡事不要想當然

前美國紐約最高法庭法官約·愛德華·拉姆巴德曾說過:“千萬不要想當然。”凡事想當然是懶惰的表現。漫不經心,不去檢查事情是否真正順利,這會讓我們非常不愉快。要檢查、檢查、再檢查。

想當然地以為自己知道問題的答案往往會弄巧成拙。你應該謹慎地提出必要的問題。你可以自由地設想問題的答案,但是態度要認真,這樣你才能享受自由,而又不至於遭到本可避免的不幸。你應該盡量尋找並且發現真實而準確的情況。我們每天都多少有點想當然。我們會以為汽車還有足夠的汽油,冰箱裏還有牛奶,傳真機上還有紙,隨身聽的電池還夠用。我們會以為自己的丈夫幫我們帶了機票、現金和護照。結果呢?往往由於你的想當然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你真的應該事先問一問,檢查檢查。不管到什麼地方去,你都應該把所有需要的東西列出一個清單,這樣你就不會忘記。如果你違反這個規則,你就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美國著名演說家亞曆山德拉·斯托達德曾這樣描述她的經曆:

很多年以前,我的一位助手告訴我,她為我安排了日程——到加利福尼亞去做一場有關“色彩”的講座。當我到達目的地後,我得知講座的主題不是“色彩”,而是“一起美麗地生活”。我本來以為是要談論“視覺感受”,結果卻要談論“人際關係”,這讓我感到非常狼狽。我在講座中盡量做到最佳狀態,但根本沒有達到我應有的水平。現在,我總是和客戶直接商談,確保我了解真實情況。我那位助手後來告訴我,因為我最近出版了有關色彩的新書,所以她“以為”那個團體希望我談談這個話題,但是她錯了。

人們在努力達到某個目標時,不應該想當然地以為事情已經完成了。在事情確實如你所願地完成之前,你應該設想事情還沒有完成。如果我們把事情委托給別人,那也應該時常檢查一下,因為責任是由你來負的。萬一出了問題,我們不能委過於人。尤其是如果出了問題你根本負不起責任時,你更要核對清楚日期、時間、地點,以避免出現災難性的後果。要保證自己有足夠的現金應付意外情況。對事情的後果要全盤考慮清楚,並做出相應的計劃。不要忘記:人們通常隻看到你成功的原因,而對於你失敗的理由卻懶得過問。

別人有時會忘記履行自己的諾言。他們對我們爽約,他們不征求我們的意見就要改日程,甚至還不通知我們。所以你要核對清楚約會、午餐和晚餐的時間。亞曆山德拉·斯托達德在《把幸福給你》一書中有過這樣一段描寫:

我的教母在喪子之後十分悲痛,以至於她告訴我葬禮是在周六早上十一點舉行。我們乘飛機到了波士頓,直奔教堂,結果發現那其實是一個追悼會……葬禮是在下一個周六舉行。還有一次,我們計劃在星期二舉辦午餐會慶祝春季的第一天,結果發現那年的3月21日是星期三,不是星期二——我們誰都沒有核對日曆。有一年,我的父母在家庭聖誕卡上忘記了寫我的名字——他們寫了我的兄弟們的名字,我的姐妹們的名字還有狗的名字。

如果你養成了想當然的習慣,那就會粗心大意,做事缺乏效率。相反,你在期待事情結果的同時應該關注事情的進程。你越是謹慎,你就越不會想當然。

在了解真相之前莫衝動

有時,你眼睛所看到的事情往往與事實還有一段距離,因此,我們在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一定不要衝動。

有一個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的故事,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妻子因為難產死去了,不過孩子倒是活了下來。丈夫一個人既工作又照顧孩子,有些忙不過來,可是找不到合適的保姆照看孩子,於是他訓練了一隻狗,那隻狗既聽話又聰明,可以幫他照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