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rì的傍晚,寬闊的大街上,一個個身著破舊土布衣服脖子上掛著毛巾的或老或少的漢子拉著黃包車來來往往的忙碌著,上麵坐著衣冠楚楚的上流人士,偶爾有汽車或電車鳴著喇叭緩緩駛過。遠處,若隱若現著高聳的外國人的洋建築。
“唉,讓一下,謝謝您嘞!”一個身高中等,年紀在二十左右眉目清秀的男孩拉著一輛破舊的手拉車走著,車上拉著很多行李,一個中年婦女和一個十來歲的可愛小女孩坐在上麵。
“哼”一個穿著旗袍有點過度豐滿的女子緩緩的走在街上,聽到後麵的聲音往旁邊靠了靠,看到三人的衣著打扮,嘴裏卻是發出了不屑的聲音。
那個男孩也不理會,自顧自的向前繼續走著。
到了前麵的十字路口,車上的婦女說話了“小卓啊,這麼多年沒回來都不太認識了,你再去問一下路吧,省的走錯了。”男孩把車拉到路邊,回頭微笑道“嗯,我知道了。”說完便聽話的去找人問路了。
這三個人自然是李卓他們了,在將近走了兩個星期之後,李卓他們已經快到目的地了。
在向路邊的小販問完路後,李卓拉起手拉車往右轉,走了不遠便從靠路左邊的一個小弄堂口拐了進去。進了胡同是一條老舊的青石板路,路邊的屋簷泥牆,無一不雕刻著歲月的痕跡。小路旁,大人們在水池邊忙著淘米洗菜,水嘩啦啦的從布滿青苔的石板上流過,幾個小孩則歡快的在旁邊打鬧玩耍。
弄堂裏的事物與張氏的記憶中的相比顯然沒太大的改變,一進弄堂口,張氏便緊張的雙手用力抓緊了手中的包袱,渾身情不自禁的顫抖著。
張氏指路的聲音有點顫抖卻毫不猶豫,七拐八拐的在迷宮般的弄堂裏轉了不少彎,在一戶人家前麵,張氏才激動的說道“到了。”
這是一間臨路開著一扇門的人家,和旁邊的住戶一起在一排用黑sè的磚頭建起來的房子裏。房門是開著的,傍晚沒有陽光裏麵略顯yīn暗,不過即使這樣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裏麵空蕩蕩的隻放著幾張桌椅板凳,裏屋裏倒是不時的傳來一陣陣的飯香。
李卓走上前去在門上輕輕的敲了幾下,隨著“哎,來了,誰啊”的聲音,一個身高中等的中年男人走了出來,消瘦的身上穿著打著無數補丁的舊布衣,手中還拿著勺子,一張臉略微顯得有點老相。看到李卓時,愣了愣,不過目光落到李卓身後的張氏時,那人驚訝的張大了嘴,眼睛裏也泛出一點淚光。
“你,你是娟子嗎?”那人激動的問道,渾身不斷的顫抖。
“嗯”張氏淚流滿麵的點了點頭說道“哥,我回來了”
張氏的哥哥滿臉複雜的看了張氏一眼,道“唉,你先坐一會,我去樓上把媽叫下來。”說完,便咚咚咚的跑上樓去,不一會兒,隨著木製的樓板發出急促的腳步聲,一個滿頭花白,佝僂著身子的老太太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
老太太下樓看到張氏,眼含淚花的,激動下如同年輕人般快速的就衝到了張氏的前麵仔細的凝視了一會兒後,忽然的就大哭的向張氏的身上打去,邊打邊哭著道“叫你跑,叫你不回來。”離家多年的張氏在激動之下也忍不住眼睛一紅,跟著哭了起來。
響亮的哭聲很快引來了好奇的周圍鄰居的圍觀。在張氏哥哥的勸說下人群才慢慢散去。
過來好大一會兒母女兩才安靜下來,這時候老太太也注意到了站在旁邊的李卓和小丫,用手抹了抹眼淚,說道“這是我們家小博和小丫吧,來,過來讓外婆看看。”
張氏難過的看了一下李卓,轉過頭來說道“他不是小博。”
李卓對張氏的哥哥點了點頭,大聲的對老太太說道“老nǎinǎi您好,我叫李卓,是嬸子在路上遇到我病倒在路邊,好心救的。”
“嗯”老太太點了點頭說“這是好事啊,丫頭還是和小時候一樣懂事啊。”然後又問張氏道“那小博沒跟著回來嗎?”
張氏眼一紅,把自家的事又是說了一遍,母女倆少不得又是一陣大哭。
“好了,好了”張老太太伸手輕輕的摸了摸張氏的頭說道“現在回家了就好,以後安心的待家裏,我和你哥都會照顧好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