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南非,直到曼德拉上台前,這個國家都一直巍然不動,國內工業門類比較齊全,有不少還是站在世界前列的。
曼德拉上台後,大力推行去工業化。
於是,在20世紀末頁,南非也終於成功去工業化,導致非洲幾乎沒有工業國家存在。
因為沒有工業國家存在,非洲農業真的隻能徹底“全球化”了,緊密依靠並依賴工業國家。
因為沒有工業,無法製造現代武器,在軍事和政治上也隻能是“幹兒子”,寄人籬下,隻能和歐美貿易。
產油大國尼日利亞,富礦國安哥拉、莫桑比克、中非等等,這些國家,隻能作為工業強國的資源地而存在。
全球化之前,非洲90%以上的石油、礦產等開發類公司都是由非洲人開辦。
去工業化以後,這些公司幾乎全部落入美中英法之手,剩下的9%是非洲人開辦的。
91%是外國企業開辦,每一百家企業裏,僅有不到一家為非洲人所有。
非洲不是非洲人的非洲,而是美中英法角逐的狩獵場。
這裏麵沒有俄羅斯,現今俄羅斯也是資源類大國,重工業發達,但除了軍事武器,幾乎不能生產別的。
非洲工業,可以總結為四個字:要啥沒啥。
所以,黑叔叔隻能長歎一聲:“富貴與我如浮雲,閑來不如曬吊去!”
群雄逐鹿的非洲,發展也是非常不錯的。
並且五大流氓幾乎都是用了所有的手段在非洲發展上。
雖說一般老百姓不會在意世界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五大流氓都知道啊!
美國市場已經達到飽和,歐洲市場已無增速。
新興市場中,外國企業很難涉及天朝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而印度市場又屬於開掛市場,不容易在印度和印度企業競爭。
所以2040年以後的世界經濟發展增速最快的市場,肯定是在廣博的非洲。
非洲消費市場擁有比美國更快的流通速度,主要是黑叔叔不存錢,美國人都比黑叔叔能存錢,有比歐洲市場更好的包容性,並且絕對的自由化市場。
所以各國必定會爭奪非洲市場。
而爭奪市場的前奏就是“工業當地化”。
什麼是“工業當地化”?
比如一個鐵質湯勺,假設兩家企業爭奪市場。前一家是開采了本國的他鐵礦,由本國的鋼鐵公司加工成鋼鐵,再製造成湯勺,然後從港口送出,到達非洲市場。
另一家公司則是開采非洲鐵礦,在非洲加工成鋼材,再製造成湯勺。
請問,兩家公司誰會贏?
隻要智商正常的都會斬釘截鐵的說後一家會贏,原因很簡單。
因為後一家企業充分利用了發展天朝家的廉價人力,利用了發展國家的稅率優惠,利用了發展天朝家的廉價礦產,並且剔除了航運成本。焉有不勝之理?
表現到市場上就會是前者的湯勺可能是10元一把,後者的可能是10元3把,買10贈1的節奏。
所以,工業當地化是企業競爭力中最關鍵的一環。所以通用汽車會“賣國”,將底特律生產線搬到天朝來。
那麼有人會說,既然所有人都判斷2040年後非洲會成為增速最快並且最穩健的市場,那麼非洲各國在幹嘛?學天朝不行啊?抓住機會唄。
您別說,非洲黑叔叔也不全都是曬大鳥的貨。
他們中也有非常有見識的人,其中一個人就差點成功的節奏————這個人就是被法國人弄死了的卡紮菲。
利比亞遠在北非,但畢竟是非洲的一份子。
於是,利比亞的卡紮菲聯合非洲十餘個國家,準備組建非洲發展銀行和非洲央行,金融是先於工業行動的,因為金融業是工業的血液。
於是非洲國家精英們各種擁護,表示會堅決的圍繞在以卡紮菲為領導的集體之下,堅決擁護非盟的正確決定。
到會的尼日利亞代表指出:“卡紮菲同誌的建議是符合曆史發展規律的,是非洲人民奔向富強的唯一途徑,也是非洲人民站起來的唯一科學指導思想”。
與會期間,卡紮菲同誌的發言深得非洲國家領導人的擁護,現場爆發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