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瞄準知識(1 / 2)

“至於有人說在戰場上,有時狙擊手亦會掛上步槍上配的背帶,以減少槍托的衝擊力;這個說法是極度錯誤的,背掛扯緊槍背帶的目的在於使槍支強製與身體的連結穩固,同時在射擊時,抑製槍身因為震動而產生的搖晃,如果射手沒有把步槍作緊密的握持,那麼射擊的反衝就會直接先作用在槍身上,讓槍口直接上揚,甚至槍支的槍機翻轉拋殼運作還會讓槍身偏轉,那麼可以肯定的是這一發不能打中瞄準的目標。”

“槍支的反衝/衝擊力道來自於物理定律的質量守恒因素,這個情形原則上來說無法絕對減除,但是可以片麵性的大幅改變,例如M82巴瑞特.50口徑反物資步槍的槍口製退器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子彈的體積大小與反衝的力道成正比,曆史上第一把狙擊戰車用的德國毛瑟13.2公厘反戰車步槍在射擊時,巨大的反衝力會讓射擊姿勢沒有準備好的射手,肩膀出現撕裂傷或脫臼;就算做好射擊姿勢,也會因為劇烈的搖晃導致暈眩。M82步槍就不會讓射手發生如此的悍事,因為它的槍口製退器是采用一組三對六孔的排放設計,導引發射的高壓瓦斯從槍口的左右以高速方式往後噴發,那麼再透過“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定律與原理,讓大氣對高速排放的瓦斯產生反作用力,那麼M82步槍就會從原來因為反衝而往後衝的動作變成往前衝,那麼原來預期的作用力就會大幅減少,因此增加射擊精準度,也增加射擊速度,也大幅降低射手的疲勞與壓力。”

“另外,在射擊訓練的上也提到呼吸能夠影響射擊精準度的問題,肇因吸氣與吐氣會連帶胸腔的大小變化,繼而造成射擊姿勢的幹擾因素。有人說在學理上是在狙殺目標之前先吸一口氣,使其肺部空虛,然後再發出子彈,就可以減少因心髒跳動而導致出來的振動,提升射擊的準確性。”

“這個說法有基本上的矛盾,因為吸氣之後,肺部會因為進入的氣體而膨脹,並非空虛;普遍的理論是吸氣後憋氣至發射後才吐氣與換氣,但是人類在無氧下,肌肉的效率隻能維持不超過10~15秒的時間,再久,肌肉就會產生更多的乳酸,而乳酸是疲勞的生理因素之一,亦即在重複的憋氣狀態下,戰鬥的效能的滑落其實比一般運動下激烈的呼吸還快,這當然不是講求長時效精準的狙擊手會采用的方式。”

“如果是先吐氣後憋氣,身體會因為血紅素攜氧量不足,尤其是小腦,會因此判斷而強製大腦啟動主動呼吸的作用以維持生理機能的安全,所以吐氣後要憋氣的時間會更短,增加疲勞生成的速度會更快,而且眼球會因為缺氧而發生黑視或者失去周邊視野,這對靠眼睛吃飯的狙擊手是更不可能接受的情況。”

“所以狙擊手采用的方式是在進入預定要發射時,會先大吸一口氣,然後酌量排出,再酌量吸入,維持這個呼吸節奏與方式,等到其中有一個吐氣的回合,就扣壓扳機。如果用心電圖來打比喻,這很像是個先來個激烈的心跳,然後心髒馬上開始進行微弱而規律的跳動,狙擊手既然采用這種方式,自然就能以呼吸來控製自己的心跳,自然呼吸穩定心跳也就會穩定,那麼幹擾射擊精準的因素當然就被排除掉了兩個。”

“在射擊方麵準會有一定的物理學上的偏差,當狙擊手從一個固定的位置開火時,每一發子彈的位置都非常接近,盡管是從遠處射出。同樣地,一個狙擊手亦必須有能力測量身處的距離、風速和海拔/高度,任何一個因素都能改變子彈的命中位置。因此,例如量度距離錯誤,就會使子彈的殺傷力減低,同時令命中率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