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嚐美味月入3萬,90後“饞嘴棋”的試吃生活
人生視界
作者:張亞斌
饞嘴女的美食探索之旅
陳筱棋1990年3月出生在南京。她從小就特別能吃,而且對美食沒有任何抵抗力。有時候明明剛吃過飯沒多久,看到好吃的還會嚷嚷著要買,父母為此不知說了她多少次,可她就是改不了,還經常跑到街上去買小籠包、鴨血粉絲湯或者鴨油酥燒餅,吃得不亦樂乎。那時,家人為這個“小饞貓”傷透了腦筋。
2006年,陳筱棋考入南京師範大學。由於是本地人,大學期間經常有同學問陳筱棋南京有什麼特色小吃。她每每都隻回答說鹽水鴨、小籠包、鴨血粉絲湯等。可這些東西都太常見,同學們想吃的是種類豐富的美食,或者是那種能讓人耳目一新的小店美食。得不到想要的推薦,她們便笑話陳筱棋是個不合格的吃貨。陳筱棋聽後很受打擊,她決定找出南京真正的美食。
由於大學學的是藝術類專業,陳筱棋的自由時間很充沛,她就把業餘時間都用在了探尋美食上。經過思考,陳筱棋把第一圈的美食搜索目標鎖定在了各個大學附近。因為她知道很多大學附近都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店,老板的手藝都被大學生這些“挑嘴猴”們鍛煉了出來。
背上書包,騎著單車,陳筱棋先來到了南京林業大學。她在附近轉悠了一圈,發現了一家裝修很有特色的日本料理店。粉色牆麵,木製台階,門上還掛著一串風鈴,看上去很有格調。
陳筱棋看了看,店裏幾乎沒什麼客人,她在心裏犯嘀咕:這家好吃嗎?不管了,既然是“探索”美食,進去嚐嚐再說。
由於店裏沒幾個顧客,陳筱棋坐下後就跟老板閑聊起來。原來老板是一名大學畢業生,因為在日本留過學,回國後便在南京開了一家日本料理店。陳筱棋好奇地問:“老板,你這裏裝修得這麼別致,怎麼顧客這麼少啊?”老板也不生氣,笑著說:“來我這兒的基本上都是回頭客。我店裏的材料大多是我托日本的朋友寄來的,在外麵絕對吃不到!”
陳筱棋很意外,原材料都從日本進的話,還能賺到錢嗎?老板告訴陳筱棋:“我不是純粹為了賺錢,隻要來的客人吃完我做的壽司,覺得意猶未盡,我就很高興了。”
不一會兒,她點的壽司端了上來,看著精致的擺盤造型,陳筱棋頓時胃口大開。一口咬下去,滿嘴的米香中夾雜著清新的海鮮味道,吃起來口感特別好,吃完之後嘴裏還留著一股淡淡的回香。陳筱棋不由感慨:“實在太過癮了,當之無愧是南京最好吃的壽司。”
陳筱棋為這家店生意冷清而感到惋惜。一回到學校,她就在自己的人人網美食地圖上記下了這家店。她說:“一家很小卻很特別的壽司店,老板用自己最虔誠的心去對待事物,在他眼裏,美食不僅僅是把肚子填飽,它更是一種符號,讓人幸福和快樂的符號。如果你想吃到最正宗的壽司,就去這家壽司店吧!”文章後麵,陳筱棋附上了壽司店的地址。寫完之後,她心裏滿滿的都是成就感。
2009年9月的一天,陳筱棋接到朋友打來的電話:“快來,我發現了一家特別好吃的灌蛋餅,吃了絕對讓你忘不了。”陳筱棋聽後立即趕了過去。可到了之後,老板的灌蛋餅早已賣完了,正準備收攤。陳筱棋央求老板再做一個,老板哭笑不得,說沒麵團了,想吃可以明天再來。可她迫不及待想嚐嚐美味,就百般央求,老板實在沒辦法,就邀請陳筱棋去家裏給她做。
剛吃一口,陳筱棋就豎起大拇指。灌蛋餅又酥又香,吃著勁道不油膩,裏麵還夾有老板秘製的調味小菜,有種說不出來的美味。一口氣吃了三個後,陳筱棋心滿意足地和老板合影,將照片上傳到了自己的美食相冊中。
陳筱棋就這樣慢慢探尋著身邊的美食,碰到有特色的街道小吃或者小店美食,她就拍下來,然後上傳到自己的人人網相冊裏分享給大家,看著照片數量一天天增加,她便給相冊專門起了個名字——《吃在南京》。她還在照片的備注欄裏寫下美食的地址、價格以及自己第一次吃的感受等等。再碰到詢問哪裏有特色美食的朋友,陳筱棋先詢問他們的口味,然後量身為他們推薦美味,有時還會跟他們分享自己探尋美食時所遇到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