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大苗的造林方法和田間管護
林業水利
作者:於海龍
摘要:針對北方楊樹大苗造林存在的技術難題,提出楊樹大苗的造林方法和造林後的管護技術,努力提高楊樹大苗造林的成活率。
關鍵詞:楊樹大苗造林;管理;技術
1、整地
在選擇好造林地後,首先需要進行的就是整地。①局部整地:就是對造林地局部進行翻墾的整地方式。②塊狀整地:就是通過塊狀翻墾造林土壤進行整地的方式,適用於各種條件的造林地,整地比較省土,引起水土流失的危險性比較小,它的缺點是不利於改善立地條件。塊狀整地在平原、山地造林地應用較多一些,也可用於水土流失嚴重的坡地、風蝕嚴重的沙地或草原荒地等地。③全麵整地:就是整個翻墾造林地的全部土壤,同時,對雜草、灌木的清除比較徹底,而且可使楊樹幼林生長較好,林木比較容易成活,一般用於平原區,在秋季時,全麵翻耕土地,一般要耕30~40cm,經過冬季風化和凍融,在第2年春天造林前把地耙平即可。
2、苗木的選擇和保護
苗木的質量直接影響著造林的成活率,也影響著林木的生長發育,一般應選擇2年生的苗木,苗木高是2~3m,胸徑為3~4cm為宜。在運苗、起苗、栽苗的各個環節中,特別要注意對苗木水分的保持。對於不能及時栽培的苗木,要及時進行假植,把根部在清水中浸泡,保持樹體水分代謝平衡。
新移植楊樹大苗,根係吸水功能減弱,對土壤水分需求量較小。因此,隻要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即可。土壤對發根不利,嚴重的會導致爛根死亡。為此,1)我們要嚴格控製土壤澆水量。移植時第1次澆透水,以後應視天氣情況、土壤質地,檢查分析,謹慎澆水。同時要慎防噴水時過多水滴進入根係區域。2)要防止樹池積水。種植時留下的澆水穴,在第1次澆透水後即應填平或略高於周圍地麵,以防下雨或澆水時積水。同時,在地勢低窪易積水處,要開排水溝,保證雨天能及時排水。新芽萌發,是楊樹大苗造林進行生理活動的標誌,是楊樹大苗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樹體地上部分的萌發,對根係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根係的萌發。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別是移植時進行重修剪的樹體所萌發的芽要加以保護,讓其抽枝發葉,待樹體成活後再行修剪整形。
3、造林密度和方法
在立地條件比較差的造林地,應當采用密植法,地下水位比較好的林地,可采用稀植法。在造林方法上,楊樹栽培一般采用大苗、大穴、大株行距、深栽,也就是所說的“三大一深”的造林方法。新移植楊樹大苗,抗性減弱,易受自然災害、病蟲害、人為的和禽畜危害,必須嚴加防範。
4、栽植時間和技術
一般要在每年的3月下旬~4月初或者10月底~11月中旬進行種植,因為此時苗根容易生根,可有效地減少苗木水分的流失。“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首先挖20cm的深度,將樹苗放入坑中,扶正後再填入表土的一半時,將樹苗輕輕往上提一提,使根係得到舒展,然後再踏實,澆足水,再進 行填土、踏實,距地麵15cm時,再澆1次水,使填土下沉,等水完全滲入土壤後,將樹苗扶正並培土。在比較幹旱的造林地上,一般栽植的深度為60cm左右,能有效地抗旱、抗風,增加生根量,促進楊樹的成活,反之,要栽植得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