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回鄉(1 / 1)

伍智冰與寧浩結婚後三個月,王莫靜每天念叨著想回家,想回大山。陳碧君也喜歡大山,於是她與伍智林商量,想不到伍智林也正有此意。他隻是擔心陳碧君過不習慣大山裏頭那種清冷的日子,所以一直沒有提。既然陳碧君提出來了,一家人考慮計劃了一番,便決定回李樹村了。臨走那一天,王莫靜哭了,隻是渾濁幹枯的老眼,怎麼也流不出淚來。“冰兒,你要好好照顧自己,我們去了那邊會馬上給你打電話的。”“媽,安頓好了,到時候可以視頻,沒事的。”陳碧君馬上補充道。兩個年輕人之所以能毫無顧忌的回山裏,一個重要原因是那裏通網絡了。前段時間王莫靜念叨時,伍智林借口出差,就去調查好了。他們像現在絕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是離不開電腦或手機,離不開網絡的,不管是管理公司也好,掙錢也好,娛樂也罷。“嗯,你們好好照顧自己,我這邊過年的時候,網店不送件了,我就去看你們。”其實伍智冰對他們三人還真是不放心,一個是老人,兩個是病人。不過山裏的確也適合他們這樣的人居住。“寧浩,你要好好照顧冰兒,她做網店成天對著電腦,身體容易垮掉,你一定讓她每天多出去走走。”王莫靜還是忍不住,又回過頭去叮囑。“媽,放心吧。我會照顧好智冰的。”“媽,你放心,他要是敢對不起我,我休了他就是。”伍智冰說完對寧浩做了一個誇張的笑臉。“嗯,你們兩好,我就放心了,冰兒如果懷了孩子,你要和媽媽說,媽媽來照顧你。”“嗯,好的,我會的。”王莫靜想著,雖然寧浩的母親也是一個大方慈愛的人,不過讓她伺候智冰,怕智冰不自在,到時候孩子月子沒有坐好,很可能會落下月子病。於是又補了這麼一句。現在伍明走了,寧浩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智冰沒有多少經濟壓力,而且過請有人一起看網店,實則她比之前要更重視起自己的身體來,也正是如此三個人離開才放心的。寧浩開車送三人去了火車站,三個人經過了二的奔波,在第三天10點左右抵達了李樹村。王莫靜的家。這個木房子大抵是全村最破舊的木屋了。那些木板因為沒有人住,也沒有人打理,發黑發黴。那些瓦片被風刮下來,灑落的零零散散,整個木屋搖搖欲墜,仿佛隨時都會倒下。那些雜草更是可勁的猛長,整個屋子能透光的,每一寸地上都長上了各種雜草,真是滿目蒼涼感,王莫靜想起之前這所房子,在這裏發生的事情,不禁潸然卻再無淚。兩個年輕知道母親老家有房子,卻萬萬沒有想到,如今卻是這般殘破不堪。他們隻得先找了最近的一家鄰居家先住下。次日便請人拆房子,並著手建一座小磚房。在建房期間,伍智林與陳碧君暫時回到了陳碧君的娘家。雖然鄰居很好客,不過他家裏麵有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精力十分好,每天都活蹦亂跳地,不是唱就是說再要麼是叫。這給他們的工作實在是帶來了莫大的困難。兩個經過商量,隻得以看望陳父母為由,去了市裏。新農村建設,李樹村雖然人口不多,但是變化卻驚人。每家每戶相繼安上了電話,裝上了有線電視,開通了網絡,許多人還弄上了太陽能熱水器,接水都與城裏人一樣用上了自來水,各種小磚房點綴在山林間,使如今的山林到處也洋溢著現代化氣息。在農村那些洋樓其實就是小別墅。隻是買東西不如城裏人方便,大多人很多東西還是喜歡自給自足。王莫靜在建房期間,便搭了一個小鵬子,養了些雞鴨。又種了些菜。房子建了半年,就能住進去了。當兩個人年輕人再次來到李樹村,王莫靜把一切都弄得妥妥帖帖的。對於養病養身體的伍智林與陳碧君來說,這裏才是最美好,最適合居住,宜修身養性的好地方。每天呼吸著新鮮空氣,聽聞著鳥語花香,何其愜意。對於王莫靜來說這才是她永遠的歸宿。王莫靜把伍明的骨灰也帶到了李樹村,雖然當初伍智冰不舍,她希望父親的骨灰能留在家,但想到是父親的遺願,王莫靜又如此放在心上,便也不再多說什麼。雖然陳碧君與伍智林都竭力勸說王莫靜再找一個老伴,但是她卻不肯。按她的話說,到了她這個年紀,對於情啊愛啊早已心力枯竭,不想再折騰,隻想安靜地過日子。其實找個老頭搭夥過日子,也沒什麼,隻是王莫靜不想對不起伍明,那個自打遇見她,便心心念念想著對他好的男人。村裏年輕人並不多,很多人甚至修建了房子,但人卻在城裏打工,他們希望老了再回鄉裏住。大多數人擔心今後政策變化要回村裏不容易,有一個房子在那裏總算是有保障的。所以村裏房子多其實住的多是些老人,有的房子甚至是空的。村子裏非常安靜,這也使得陳碧君與伍智林寫作靈感像源源不斷的流水。自從住到這裏後,他們的寫作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一半。兩個人每天都堅持爬山看日出,看日落。他們的體質也有所增強。他們不打算要孩子。他們自發生過一次關係使得碧君也感染上後,便再也沒有離套風花雪月過。他們擔心交叉感染,奪取他們本可能不長的生命。他們掙得的稿費除了自己買藥與生活,都捐獻給了艾滋病有關的組織。也許病魔隨時會奪走他們的的生命。但是他們每天都充滿了激情。他們希望自己的生命足夠長,他們希望自己的生命能給他人帶來價值,他們甚至希望他們能夠證明人類可以完全打敗艾滋病,再次創造生命的奇跡。